齐鲁大地,一直有两种思想,或者说是两种精神并存。
一种是孔孟所倡导的忠君爱国思想,另一种是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
前者是因为有孔孟文化在。
虽然后世对孔孟文化有颇多意见和不满。但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孔孟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根。
孔孟文化使山东文风鼎盛,在民间形成了爱读书,好读书的社会风气,因而有“山东多出相”的说法。
而后者是山东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山东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别是鲁西北,基本上是一马平川的存在。这使这片大地极其适合人生活,从古至今都是整个华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但山东有黄淮之患,水、旱、蝗并存。一遇灾年,那点收成便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
普通人不想被饿死,就必须反抗。所以,山东又多出响马,聚啸山林,为匪为寇者多如牛毛。
而鲁西北和中部的群山峻岭又为这些匪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但孔孟思想的限制,让这些匪寇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杀人如麻,反而更类似于义匪的存在。
他们打家劫舍,劫富济贫,救助穷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反抗的目的只为活着,始终坚守着一定的底线。
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想的不是继续扩张实力,夺取天下,而是想方设法维持住自己的好日子。
然后接受朝廷招安,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即使有李青山的例子在前,他们依旧乐此不疲,而王俊就是如此。他把自己和自己手下众多兄弟的身家性命赌在了一个他之前从未见过面的大明天子身上。而他唯一的凭持是,对方是天子,不会轻易背信。
相雷朝走进屋子,看到王俊斜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一本《水浒传》,一脸的颓废。
看到相雷朝进来,王俊招了招手,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老相,你说我们最后会不会像《水浒传》中宋公明一样,死了无数兄弟,结果一杯毒酒了事。”
相雷朝眉头紧蹙,沉默了半晌,“观天子,应该不是那般人。”
王俊嘿嘿笑了两声,“希望吧!走吧!去见兄弟们,然后该散的散,该下山的下山。”
刚站起身,看到晁玉光走进来,王俊问道:“玉光,有事?”
晁玉光回道:“大哥,皇上派人来了,目前就在大寨门口。”
王俊苦笑着摇了摇头,“这点时间都等不及了。”
相雷朝同样也脸色难看,他这时也开始怀疑,自己做的到底对还是不对?“大当家的,是我劝你接受招安的,我……”
王俊摆了摆手,“和你有什么关系,决定是我下的,条件也是我答应的。怎么也怪不到你头上。”
看相雷朝脸色难看,王俊向他笑了笑,“走了,去见他们。”
看到王俊带人走了出来,黑明廉连忙迎了上去,“王将军,黑明廉在此有礼了。”
王俊笑着抱拳回礼,“黑将军,没想到是你亲自来。山寨内事情繁杂,这才拖到今日。但请陛下放心,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待向兄弟们宣布,发放金银之后,王某即刻率部下山。”
黑明廉点头道:“王将军如此深明大义,实乃朝廷之幸。”
王俊这时注意到黑明廉旁边站着一青年男子。
对方看着也就二十岁左右,身穿一件洗的发白的青色长衫,在衣袖处,甚至有几处破洞。
衣领斜着,没有带冠,头顶只插了一支木簪。
整个人看起来十分邋遢。
他眼神慵懒,一副完全没有睡醒的样子。站在那里,和披甲带铠的黑明廉完全不同。
但王俊注意到,他的腰间竟然悬了一把长剑。“这位是?”
黑明廉斜瞥了一眼那人,脸上表情十分嫌弃,“他叫姚启圣,会稽人,是陛下派来当你副手的。”
王俊愣了一下,“姚?”
姚启圣抱了抱拳,十分干脆的说道:“我年纪比大当家小,大当家叫我姚老弟就行。以后小弟跟着大当家,还要承蒙您多照顾。”
王俊连忙道:“不敢。以后都是朝廷的人,这大当家之称,以后姚老弟还是不要叫了。”
姚启圣笑道:“那就不叫大当家了,叫王大哥。王大哥,我想进山寨里面看看,不知可行?”
王俊有点摸不清眼前这人的路数,表情疑惑,但反应极快。“当然行。玉光,你陪姚老弟先进去。”
看着跟着晁玉光走进山寨的姚启圣,王俊眉头紧蹙,“黑将军,这姚老弟看着怎么如此奇怪?您和他熟吗?”
黑明廉摇了摇头,“不熟。他昨日刚被锦衣卫送来,听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