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有这么一个家族。
历跨明清两朝,兴盛二百余年,出进士二十九位,举人四十四位。一百一十二位出仕者,其中不乏尚书、御史、侍郎、总督、巡抚等重臣。
这一家族,便是有“王半朝”之称的新城王氏。
看着眼前近五丈高的四世宫保牌坊,朱由哲神情复杂。若没有他王家,或许大明也不会变成眼前这个样子。
孟大春抬头看着,“陛下,这牌坊真壮观,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见到。只不过那上面写的‘四世宫保’是什么意思?”
朱由哲淡淡道:“就是说,他新城王家连续四代都被被封为太子太保。”
孟大春顿时睁大了眼睛,“我那个乖乖,四代太子太保,这也太厉害了吧!”
朱由哲摇了摇头,“厉害的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曾担任蓟辽总督的王象乾。他父亲,祖父,曾祖父虽然都曾在朝内为官,但官职最高者不过户部左侍郎。这四世宫保,只有王象乾生前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剩下的三个是万历皇帝为了褒奖王象乾的功劳而追封的。一人飞黄腾达,不仅子孙,连先辈都受其恩泽,天下事莫不如是。”
朱由哲指向一侧的竖式匾额,“看到上面镌刻的两个金色大字‘圣恩’了吗,表明该牌坊是天子下令兴建的。”
孟大春啧啧称奇,“厉害,真是厉害。”
旁边的王屏藩看向朱由哲,“陛下,引发吴桥兵变的也是他王家吧!”
朱由哲默然的点了点头,没多言语。
崇祯四年,孔有德奉登莱巡抚孙元化之令前往辽东增援,大军行至吴桥,军中缺粮。
孔有德手下一兵卒偷了王象春家仆的一只鸡,被抓到后穿箭游营。
该兵卒气愤之下击杀了那名家仆,王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并宣称要弹劾诸将。
此时,把孙元化给的买马钱花尽的李九成恰好归来,恐遭非议和后续的打击报复,便煽动士卒抢劫哗变,最终酿成了近一年的登莱之乱。
这场叛乱,其中的两个主要参与者便是后来被满清封为三顺王之二的孔有德和耿仲明。
最后,虽然明军取胜,孔有德等叛军乘船逃去辽东。但这一叛乱,大明损失兵力数万,战将十数员,战舰、大炮、钱粮无数。
而且,孔有德逃去后金,带去了后金急需的船队,红夷大炮和制炮工匠,清军仿制火炮就是从那时起的。
后来,正是靠着这些火炮,明军攻陷了黄龙驻守的旅顺。黄龙战死殉国,沈世魁继任为东江镇总兵。
而三顺王的另一位尚可喜深受黄龙器重,但因为曾经镇压过皮岛兵变,遭沈世魁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
这位父兄皆死于满清之手,在旅顺失陷后,因不愿降清,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皆投水自尽的尚可喜最终选择了投靠满清。
也就是说,吴桥兵变直接为满清送去了三个汉人亲王。
登莱巡抚孙元化这位学贯中西,文武兼备的大明登莱主官,火器专家被崇祯皇帝下令斩首,他耗费巨大财力、心力创建的由葡萄牙人担任教官的火枪队也彻底终结。
更为严重的是,山东腹地遭到蹂躏,登莱荒芜,东江动摇,袁可立提出的从海上牵制满清的战略再未被提起,主动进攻更是无人问津。
有人说,大明的灭亡是因为一只鸡。从一定程度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因为吴桥兵变的后续影响实在太大。
而吴桥兵变之所以发生,在于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东江镇彻底没了主心骨,本就处于十分离散的状态。而文官体系对军将的轻视更为严重,为了一只鸡竟然百般刁难,最终酿成大祸。
当然,王家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吴桥兵变后,他王家成为首要的报复对象,王氏族人和新城官民死三百余人,王象春在族人的责难中去世。
崇祯十五年,清军攻入山东。
王家征募乡邻,固守新城,抵御清军。城破后再次遭受劫难,年轻一辈中的俊秀死亡殆尽,几成灭顶之灾。
这时的王家名声变臭,族人离散,处于崩溃的边缘。
但在崇祯十七年,王家挽回了名声,也为王家的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础。
京师失陷,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传到山东后,王与胤和其妻张氏、子王士和自缢殉国。
那场葬礼轰动了整个新城,甚至期间还爆发过围殴大顺任命的新城县令贾三俊的事情。
之后,王家拒绝了满清的征召,直到天下稳定之后,王家人才再次出来为官。而领军者便是被誉为清初第一诗人的王渔阳,原名王士祯。
这样一个家族,朱由哲很难评论。
怎么说呢!
家族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用好坏来评价他们太俗套了。只能说,这王家里有很多人才。
而朱由哲此行的目的是来见王象乾之弟,同时也是王与胤父亲,王渔阳祖父的王象晋。
这位王象晋当官期间没有特别出众,官职最高不过浙江布政使,而且十数年前便已致仕。
真正让朱由哲感兴趣的是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