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是一个历史比较久的高中,但除了在九十年代它还曾辉煌过,千禧年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人考上过那两所top2。就算十大名校,也不是年年都有的。
这不主要是十中的问题,因为其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备老旧。生源并不好,每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就只比徽省普高线高二十分左右的水平。
但就算学生是这一群接近淘汰的人,它每年也能保证百分之五十的本科率。
只不过这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走下坡路。
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张尧的走路步伐一点点的变得的沉重起来。
他从这里毕业后有多长时间不曾踏足这里了?
有六年了吧!
十中离它家里并不远,也就十来公里的路,但每次走到这里他都没有勇气踏足进来。
此时的他就像一个久不归家的游子,怀着忐忑的心情,静静地走在了十中的小道上。
张尧前世那年高考十中考的并不好,连带着五十年校庆也一副冷清。
所在的高二有二十个左右的班级,又因为十中偏理科教育,所以教学都会偏理科一些。这一届的理科有十四个班,其中还包括两个重点班。
也不是十中想这样做,实在是没办法。徽省的文科是地狱难度。十中也尝试过转型,但都失败了。
古时候都说江南文气盛,哪知道都现代了还这么卷。
走到教学楼,他看到了期中考试的排名表。
在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后,排名前100名的人都进入了一班二班。其他的按照名次依次进入一到十四班其余的十二个理科班级。
张尧所在的高二六班并不是理科重点班。六班也有几个叫的上号的。
目前六班成绩最好的是姜复,在上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已经在年级二十一名了。
其他的分别是王浩三十二名,张尧四十四名,刘静四十七名,以及于文迪五十五名。
王浩!姜复!好熟悉的名字啊!
当张尧走进教室的时候,离七点早读还有十分钟。班级里只有十七八个人。
张尧在班级门口停住了,高中座位变动太大,他忘记了这个时期的他的座位在哪里。
在他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感觉后面有只手拍了他肩膀一下,他回头一看。
原来是你啊!
“尧哥,傻站着干嘛呢?回座位啊。”那人说着便走向了自己的座位。
张尧回头看见了一张熟悉中带着陌生的脸与自己擦身而过。这个名字他记忆深刻,是王浩。
王浩,张尧高中三年的同桌,比张尧小一岁。
“王浩,好久不见了。”张尧感慨道。
“噗,才过了十二个小时不到好吧。快回座位,我刚才看见老赵了,他马上就要到了。”王浩说道。
见到王浩他就不怕了,虽然不记得自己的座位在哪里。看王浩坐到哪里他就知道了。
等王浩坐下,他紧接着就坐到王浩旁边的座位上去了。
高中三年他的位置就没和王浩分开过。
坐在高中的座位上张尧心里感觉很怪怪的,很难用言语来表述,但他现在这种感觉非常好,特别好。
王浩自从高考后见面就很少了,高中毕业后,哪怕是在曾经再要好的朋友也免不了分道扬镳。
两人的院校距离实在太远了。
虽然几人的小群还经常联系,但见面却不容易了。
坐到座位上,张尧拿出来语文和英语课本开始准备背诵。
现在这个时候离七点还差几分钟,属于老赵的高频出没时间。
还没等张尧背第一篇古文。老赵就径直走进了教室,他坐在讲台上。
这个时候班级人还差十几个人,老赵看着空着的座位脸色很难看。
他坐在讲台上,表情严肃地说道,“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还没来,让我看看今天有哪些人要迟到。”
现在离七点到铃声敲响还有两分钟,窗外学生的步伐都变得急促起来。
等早读铃声打响的那一刻,瞬间所有的人都飞奔起来。看着窗外那个速度估计不比百米冲刺差不了多少。
在早读铃声的最后一个音节结束之前,高二六班同学都到齐了。看着做满的的学生,老赵的表情说不上满意不满意。
只留下一句,“既然人都来了,就都早读吧。”便头也不回的走向了他的办公室。
老赵刚走没一会,原本充满读书背单词的班级声音变得杂乱起,读书声中夹杂着窃窃私语声。
姜复,张尧的另一个兄弟,这时候突然回头了,他带着跃跃欲试地语气说道,“我们今天早读前二十分钟比一比背古诗吧。”
“好啊,今天你想怎么比?”王浩问道。
“就比背新语文书上的前四首古诗,看谁先背完。”
背古诗,高中三人的比试之一,三人为了提高语文效率,常用这种方法比试。
既然是比试,自然有赌注。
姜复紧接着就抛出了这次比试的赌注,“今天最后一个背出的人买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