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一共分三天进行,第一天语文物理,第二天数学化学,第三天英语生物。
就考试时间来看,语数英考试高考时间一样。
但物化生不是这样的了,高三时期三者合卷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现在每一门都是九十分钟。
这并代表高二时期这两门就容易考。单独考的时候三门课的题量都会变的很大,而且考察的细节也会更多。
高三时期的更综合,往往一个题目能涵盖几本书的考点,不会在某一个知识点做太多拓展。
张尧走到二号考场的时候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了,其实还有快有半个小时考试才会开始,但考试带来的紧张感已经把整栋楼的考场笼罩了起来。
这时候外面的天气非常不好,天空灰蒙蒙的,时不时还有雨点飘下。
十中的考场分了二十四个考场,一个考场有三十个人,按名次从一排到二十四考场。
张尧,王浩都在二号考场。姜复一个人在第一考场。
王浩这时向张尧走了过来,而姜复也从隔壁第一考场出来,三人又汇聚在了一起。
三人齐聚在二号考场外面,靠在的窗户边的围墙上。
这时王浩忽然想皮一下,对另外两人说:“你们看这外面的天气,想到了什么?”
“怎么,今天考语文,你又有什么感想而发啊。”
请开始你的表演!
“我越看它越像一道阅读理解题。”王浩故作深沉说道。
“那你的答案是什么呢?”姜复问道。
“你看这天如此的阴暗,首先它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二就是它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三是它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王浩一本正经的说道。
“张尧我们离他远点,这孩子读书读傻了。”说着他就假装拉着张尧离开。
张尧这时候也来了兴趣说道:“它也可以是一道化学题,问题就是这个雨水的PH值是多少?”
姜复看见两人如此也开玩笑道:“放在物理老师中,他估计会问,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从三千米高空雨水掉落是否能砸死人。”
王浩有点没完没了道:“那生物老师估计会问,这种天气下植物是否还有光合作用。”
“那英语老师会问什么?”
“鬼知道她会问什么,问了我们也不会。”另外两人齐声回答道。
放松完压力后,三人都笑了。
“加油!”说完三人都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
临近考试十分钟,监考老师带着试卷来到了考场。
拿到语文试卷后张尧简单浏览了一下试卷便开始做了起来。
张尧从头开始做,这张试卷他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
第一道大题语文知识运用中有一道题考得相当无语,张尧看了半天都没发现是哪里有问题,好像后世的废话文学啊。最后张尧选了最像的那个!
文言文和古诗鉴赏考得也比较难,都是不熟悉的人写的古诗和古文。
古诗词默写考了张尧最喜欢的滕王阁序和李白的将进酒。
将进酒考得比较简单,就是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滕王阁序这篇全篇用典的古文,是骈文中最璀璨的明珠。这篇里最常考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前一句。毕竟“鹜”这个字也很有考的价值。
不过这次却没有考这句反而是考了“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衡阳之浦。”的前半句。
张尧这道题也有点懵,后世打字习惯了的人绝对没几个人能一下写出“蠡”字。
张尧想了一会决定还是先把其他的写完再回头想。
在写完现代文阅读后,张尧终于回忆起这个字怎么写的了,陶朱公范蠡还是很有排面的。
一直写到作文还剩五十几分钟。作文考得是材料作文—关于网络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
材料作文是全国卷最常考的了,一般都是写议论文。
议论文就论点,论据,论证三点,高中的张尧写不好议论文,他的作文总被老赵批道:“你觉得你写的东西能说服的了自己吗?”
当时的张尧写起这种议论文就头痛,他当时的知识面太窄了。写起作文都是被别人用烂了的例子,文笔也不好,所以写出来东西老赵看了直摇头。
张尧想起后来智能手机对天下的统治其实有很多话想说,但都没有写。
他在想起大学时用手机在网上学习网课时的方便决定从此处破题。
他拟好“论网课对教育资源贫竭学生的提升”为题写了在资源贫竭的地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接受到不同老师的教育,可通过教学视频重复学习多个知识点
举例其中获得成功的例子,最后结尾提到网络虽然是把双刃剑,但网络给了资源不足的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综合考虑利大于弊。
全篇写完只花了四十几分钟。张尧又把前面检查了一遍,检查完考试结束的铃声就敲响了。
王浩一考完就跑道张尧座位旁一脸委屈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