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管家的口中确认了,自己的四弟朱载圳,即将在近日离京的这一事实后。
朱载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心里一直悬着的石头,也总算是安然落地。
对于朱载坖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众所周知,那些已经就藩的藩王,倘若没有接到诏令的话,便终身不得回京,只能一辈子待在封地上。
而朱载圳这一次离开京城,下一次要想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等到朱载圳离开京城后,朱载坖便能够腾出手来,专心应对来自于朱载垣的威胁。
旋即,只见朱载坖用一只手支撑起下巴,如此想道:“话说孤要不要向父皇请示一下,到时候亲自去送一送四弟,说不定,这一次就是永别了……”
……
正当朱载坖还在权衡这其中的利弊时,另一边,京城,码头附近。
在从浙江出发大半个月后,戚继光、俞大猷一行人所搭乘的船只,总算是抵达了京城。
为了确保接下来的练兵,不出纰漏,戚继光和俞大猷将王如龙、胡守仁、陈子銮、吴唯忠等自己手底下的得力干将,都带到了京城。
一下船,俞大猷便被远处那些高耸的城墙、巍峨的城楼,以及错落有致的建筑,吸引了目光。
“世人皆言,苏杭一地,繁华如梦,依我看,这京城也不逞多让啊!”
随后,只见俞大猷将目光从远处的车水马龙收回,如此感慨道。
一旁的戚继光听闻俞大猷此话,也笑着应声道:“是啊!”
先前,戚继光和俞大猷跟随胡宗宪剿灭倭寇,四处征战,积累了大量的战功。
后来,在嘉靖的刻意提拔下,戚继光、俞大猷升官的速度如同坐火箭一般。
眼下,戚继光为昭毅将军,正三品武官,俞大猷为怀远将军,从三品武官,这是大明许多武将,穷极一生也难以到达的高度。
在驻足观看了许久后,只见戚继光将目光,从远处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收回,转过身来,看向俞大猷所在的方向,出言提议道:“时候不早了,去驿站吧!”
俞大猷闻言,点了点头,出言应声道:“嗯,走吧!”
待话音落下,戚继光、俞大猷未作丝毫犹豫,当即乘坐轿子,向着京城内专门接待官员的驿站行进。
……
由于先前向皇帝举荐戚继光、俞大猷的人,是吏部尚书胡宗宪。
因此,戚继光、俞大猷二人抵达京城后不久,朝中便有许多官员收到了风声。
那些官员盘算着,等戚继光、俞大猷二人觐见完皇帝后,便登门拜访,拉近一下关系。
倒不是他们有多么看重戚继光、俞大猷,他们主要是想通过交好戚继光、俞大猷,间接搭上胡宗宪的关系。
毕竟,眼下的胡宗宪,既是内阁阁老,又是吏部尚书,还有个当内阁首辅的老师!
试问朝野上下,还有比这更粗的大腿吗?
同时,背地里,也有许多人在暗自慕羡戚继光、俞大猷的好运。
近些年来,戚继光、俞大猷跟随胡宗宪南征北战,剿灭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
胡宗宪在被皇帝任命为吏部尚书以后,也没忘了他的这两个老部下,拉了他们一把,亲自向皇帝举荐二人,让其负责练兵的事宜。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有胡宗宪这么一位当吏部尚书的老上司在,日后戚继光、俞大猷的仕途,必定是一帆风顺。
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那些人,想要交好戚继光、俞大猷的心情,变得愈发迫切。
夜幕降临,戚继光、俞大猷二人下榻的驿站内。
房间内,橘黄色的灯光清晰地映照出戚继光、俞大猷的身影。
此刻,戚继光、俞大猷二人,尽皆跪伏于地,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身穿赤红色官服的老太监。
“陛下说了,你二人一路舟车劳顿,先休息一晚,明日再去觐见!”
待那名老太监的话音落下,只见戚继光、俞大猷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
毕竟,明天一早,他们就要去紫禁城,觐见皇帝了!
在大明,有多少官员穷极一生,都见不到皇帝几面,而眼下,他们却有机会,能够亲自面见皇帝。
这是何等的荣幸啊!
随后,只见戚继光率先回过神来,从地上起身,俯下身体,向那名老太监恭敬行礼道:“劳烦公公了!”
一旁的俞大猷见此情形,也紧跟着从地上起身,向那名老太监道谢:“劳烦公公了!”
那名老太监见此情形,斜睨着看向二人,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
“劳烦公公特意跑这一趟,些许薄礼,不成敬意!”
戚继光说完,当即上前,不动声色地将一沓厚厚的银票,塞到了那名老太监的手中。
那名老太监在大致感知了一下银票的厚度后,当即满脸堆笑,转而开口道:“哪里,哪里,戚将军说笑了,这无非是咱家的本份而已!”
“你们是胡阁老亲自向陛下举荐的人,日后的前途必然不可估量!”
戚继光听闻此话,脸上满是谦卑之色,当即低下头,向那名老太监躬身行礼道:“多谢公公美言!”
那名老太监,眼见自己将话顺利带到,也没有过多停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