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这句话一出口,在场的人视线忍不住将视线集中在了他身上。
杨定邦饶有兴趣的打量了一眼陈阳,笑着问道,“陈阳,你说的结构原因是什么?”
陈阳说道,“就像您刚才说的,无论什么组织,存在的时间长了,都会越变越大,越来越臃肿。
不只我们现在,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是如此。
王朝初期,百废待兴,官员并不多,统治一个国家也够用。
但是官僚系统总想发展壮大,这是人性使然,没办法避免。
随着王朝的演进,吃财政饭的人必定越来越多,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干预越来越强,运行成本越来越高。
纵观整个历史,从秦朝以来,历代王朝都有一个普遍的规律。
那就是王朝初期,税率不高,老百姓可以承受。
随着政府规模变大,正税已经不能维持运行。
特别是地方政府,就开始发明各种新的名目来收老百姓的钱。
苛捐杂税是灰色收入,容易滋生腐败,时间长了百姓怨声载道。
于是王朝会进行一次改革,简化手续,减少腐败。
像唐朝的两税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如此。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官僚系统还是在继续膨胀,税收又不够用了。
于是王朝又开始增收新的杂税,老百姓被逼得没有活路,只能造反了。
等新的王朝建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简单来说,古代的王朝之所以都会衰败和崩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官僚系统不断扩张导致官逼民反。
跟皇帝本人的德行,官员的水平、腐败程度,甚至具体的政策关系都不大。
只要有这个结构性的原因在,王朝的命运就是注定的。”
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惊讶的看了一眼陈阳,因为他这个角度颇为新颖,但听起来又非常有道理。
宋晨愣了好半响,才疑惑的开口问道,“阳哥,我虽然历史课成绩不行,但是还记得课本上说的是王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最后老百姓没有土地才只能造反。”
陈阳摇头道,“现在主流的研究都表明,所谓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其实并不存在。
地主的确愿意兼并土地,但是地主的子孙后代又会把土地卖掉。
大量的史料证明,王朝初期的土地集中程度跟后期其实是差不多的。
而且老百姓没了土地并非就没办法生存了,他们可以去城里做手工业者,给地主为奴为仆,又或者去给当地豪强种地,总能活得下去的。
但是古时候的税收主要来自土地,没有人种地之后,政府就只能提高税率,来维持庞大的官僚系统。
税率提高了,老百姓就更加不愿意种田,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朝廷财政只能崩盘。”
张茹等人认识陈阳这么长时间了,对他的见识已经不怎么意外了。
但是杨定邦夫妇却是第一次见陈阳,让他们都感觉到一阵惊讶。
他们只是看陈阳的谈吐,还有侃侃而谈的样子,就知道这是他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并非是提前背好了,来他们面前表现的。
宋晨怔了怔,忍不住又问道,“阳哥,你说的是古代王朝,现代政府比古时候要先进多了,难道不能解决这个结构问题?”
陈阳摇头道,“现代人的确做的更好,因为有了民主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