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2月21日下午两点,凡三与莫兰拉着一漆黑一粉红行李箱去赶飞机。
凡三箱子里,都是带给孩子们的小玩具;莫兰箱子里,都是带给长辈们的衣物。
路上,凡三叮嘱莫兰,最好不要在父母面前说两人911历险的事。事情都过去了,再提起来,除了让老人受惊吓,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莫兰口头答应,心里却嘀咕:“你不告诉父母,我管不着;反正,我要好好向父母倾诉。”
回到京都五棵松家中,已是京都时间,12月23日下午5点。儿子媳妇安然无恙回来,让凡文车老两口非常高兴。
他们吩咐凡学兰,给马燕、陈丽华打电话,大家好好聚一下。
这天,钱咏祥、小张(张谦)歇班,也都回来了。
最令凡三意外的是,差不多2年未见的钱咏琳,竟然也在这边。
这小妞穿着绛色呢子大衣,神色抑郁,没有一点新婚少妇特有的喜庆与娇媚的风韵。
看到三哥从天而降,钱咏琳眼里顿时有了神采。
可是,看到伴在三哥身边,身着墨绿色呢子大衣的莫兰,她眼中的光彩又暗淡下去。
“三哥,现在也是有家室的人了,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有那么多功夫来照顾自己。”想到这里,钱咏琳不由有些自怨自艾。
凡家家庭聚会,在老家,基本上都是大姐凡学梅安排;在京都,则由马艳红一手打理。
考虑到莫兰的口味,马艳红选了小区南边不远的一家徽菜馆。
凡学兰联系好马燕、陈丽华后,大伙就开车出门。
钱咏祥将老刘公司的一辆三排座小客车开过来了,加上原先的2辆夏利,全家人凑合着可以全都坐下。
凡学兰带着父母与莫兰、思想,凡雪带着凡学梅母女及思念、兔兔,其他人都挤在钱咏祥那辆车上。
阳阳随凡三上了这辆大车,路上让爸爸抱着,这小家伙特依恋爸爸。
这家徽菜馆,距离五棵松凡家住的小区,差不多4华里,开车不几分钟就到了。
冬天,人不是那么多,马艳红特地订了一个大包间。
包间名字挺好听,叫荷花淀。里面一张大圆桌,桌上有一个玻璃转盘,是电动的,专门放菜。
大伙刚坐下,马燕、陈丽华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马燕穿着银灰色羽绒袄,黑西裤;陈丽华穿着淡红色羽绒袄,蓝西裤。
室内有暖气,两人进屋,还没坐下,就脱掉了羽绒袄,露出里面的羊绒衫与高耸的胸脯。
马燕还是那样尖牙利齿,喝了一口茶,就笑着问凡三:“三哥,你身边这位大美女是哪位,也不给大家介绍一下。”
莫兰一听,有些不好意思。
凡三则落落大方地说:“这是莫兰,我在纽约大学的同学。”
马燕一听,故意调侃道:“不只是同学吧,是不是还同屋?”
这句话,引得周边人大笑,莫兰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去。
凡三见状,瞪了马燕一眼:“你这个马燕,还是那么尖牙利齿。好,我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你们的嫂子,莫兰。这下满足你的好奇心了吧!”
马燕笑着,站起来与莫兰打招呼,直呼嫂子;陈丽华也站了起来,与莫兰握手。
只有钱咏琳低着头想心事,没有与莫兰说话。
这回,马艳红算是用心了,点的是地道的徽菜,有几样还是庐州本地名菜,如曹操鸡、吴山贡鹅、李鸿章大杂烩,至于中和汤、臭鳜鱼,那是必不可少了。
席间,老爷子老太太喝茶,男生喝啤酒,女生喝红酒,小孩子喝饮料。大家吃得非常畅快,算是提前过了阳历年。
吃完饭,莫兰开车带着凡文车老两口,凡学兰替换下喝了不少啤酒的钱咏祥。
马艳红结账,钱咏琳坐在大厅等她。
凡三去了洗手间,他出来后,3人便一起步行往回走。
这时,差不多是晚上9点钟,气温已降到零下好几度,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
走到路边一个公交站亭前,钱咏琳靠着栏杆,不再向前。
马艳红见状,说了一声,就先走了。她知道,小姑子想跟三哥说说心里话。
马艳红离开后,钱咏琳看着三哥,未语先咽。凡三安慰道:“小琳,你有什么事就说吧,哭又不能解决问题。”
这句话,一下子打开钱咏琳话匣子。
嫁入李家后,钱咏琳才发现,此前对自己千依百顺的李天一,竟然是个妈宝。
在家里,婆婆龚玥就是太上皇,不要说李天一,就连公公李大江也得听她的。
龚玥算是老京都人,祖上好像是瓜尔佳氏,沾点皇亲国戚的边。
她年轻时能歌善舞,长相出色,能看上西北关中的李大江,除了这家伙有才,更多的还是听话,唯她马首是瞻。
这女人一向看不起外地人,与老公的关中老家,几乎断了来往。
事实上,龚玥一开始就没有看上钱咏琳,可是,儿子李天一迷上了这小妞,她才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