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8点,凡三与莫兰在庐州汽车站,坐上回雩娄的大巴。
上车后,莫兰就靠着凡三睡着了。昨晚,金明华同女儿聊了大半夜,这小妞眼下困极了。
上午11点,车到雩娄西站。下车后,凡三带着莫兰上了一辆三轮,几分钟就到家了。
看到七仙女又回来了,刘月英欣喜万分,拉着莫兰的手舍不得松。
莫兰红着脸,向婆婆道歉。
刘月英拍着她的手,连声说:“不怪你,都是三子不懂事。”
这让莫兰心里很温暖,得意地瞥了凡三一眼,后者只能无奈地苦笑。
下午,凡三开车回凡岗看望大伯。
当地习俗,看病人最好上午过去,但凡文勤危在旦夕,已顾不上那么多了。
莫兰留在家里,陪着婆婆。
大姐凡学梅回家后,赶紧重操旧业,顺带给莫兰拿来一箱红富士苹果。
刚到凡学继门口,凡三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哭声。他意识到,自己还是来迟了。
他赶紧下车,看到不少人腰间缠着白色粗麻布,才知道大伯已经走了。
院子里,各色人等都在忙碌,多是前来帮忙办丧事的邻居。
刚到堂屋门口,凡学继头顶孝布,单腿跪下迎接。
凡三赶紧扶起他,两人一起跪在门口装满稻草的蛇皮袋子上,向停放在堂屋正中的灵柩磕头。
凡文勤已经入殓,穿着棉袄棉裤,外罩深蓝色外衣外裤,戴着三块瓦棉毛帽子,脸上盖着一张黄表纸。
这是当地习俗,逝者不能见天。
堂屋里,坐着的都是凡氏家族里的一些长者,凡文车也在内。
凡学术腰间缠着孝布,过来打招呼。
凡三问:“大伯不是中午刚走吗,怎么入殓这么快?”
“道士先生说了,最近的日子就是明天,再就是10天以后了 。长辈们商量,还是快些出去好。”
凡学术嗓子哑了,显然曾经大哭过,他对大伯感情很深,起码比凡学继深。
凡三与屋里长辈们打声招呼,就到院里去了,腰上也缠上了一条长孝布。他是侄子,按规矩,是要戴长孝的。
当地农村办丧事,有许多讲究,凡三也不懂,只能帮忙干一些杂活。
凡三抽空到院子外给莫兰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大伯已经去世,他要留在老家帮忙,让她晚上留在母亲这边休息。
傍晚时,孙家华、周家贵也过来了。
凡文勤一辈子没成家,没有直系后人,但凡学术做主,还是请道士先生过来,给大伯做了一个道场。
唱道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叫报亡名。
亲戚自家邻居,可以将过世长辈的姓名,写给道士先生,由他们大声唱出来,请刚去世的亡灵,到阴间后,代向这些亲朋问好。
代价是,现场跪下,烧几道黄表纸。
凡文车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姓名报上,在道士先生唱道的供桌前跪下,虔诚地烧了七八刀黄表纸。
报过父母亡名后,见丧事安排的差不多了,凡文车让孙家华陪着,回凡家老宅休息。
凡三被安排与凡学术、周家贵一起守灵。
灵柩前,装着香油的小碗上,一根白蜡线做的灯芯,闪烁着黄里带蓝的火焰。
这就是俗话说的长明灯,是亡灵在人间的最后光明。
灵柩两侧地上,铺着稻草,上面搭着蓝色床单,放着两床棉被,守灵的人,晚上就在这里睡地铺。
守灵的核心职责就是看守长明灯,注意随时添加香油,不能让其熄火。
另外,就是在尚未出棺的每天清早,拎着装稀粥的瓦罐,带着黄表纸,前往附近的土地庙报庙,意味着在阴间提前给亡灵做登记。
冬夜漫长,除了不时传来的犬吠,村中非常寂静。
凡文继一家及其近亲,这几天都在熬夜,明早就要出棺,因此早早安歇。
凡文勤去世前七十六岁,在当时当地,已是高寿,算是半个老喜丧。
半夜12点,道士们结束祷告,收拾东西离开,围观的村邻也随之散去,凡文继家小院顿时冷清起来。
悲伤过后,凡学术已经平静下来,兄弟三人喝着茶,一边守灵,一边聊天打发这漫漫长夜。
“老三,前两天我看到帆帆了,那小子长得虎头虎脑,又白又嫩。虎婆脾气好多了,见到我,主动叫小家伙喊大伯。”
凡学术告诉凡三,脸上带着欣慰。
周家贵也插话道:“虎婆常带着帆帆上集,小家伙眼睛骨碌碌的,见人就笑,谁都不怕。虎婆让他喊我姑夫,小家伙说不清楚,就叫嘟嘟,惹得周边人大笑。”
现在,凡家每月定期给帆帆生活费,虎婆老两口也想开了,人前也不再忌讳提及凡家。
其实,孩子是谁的,大伙早就知道。这种事已司空见惯,大家也不在乎了。
“三子,你还不知道吧,吴秀玉与杨文广离婚了。”
沉默了一阵,周家贵提起新话题。
凡学术冷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