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在大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支劲旅起于浙江义乌。当时明朝沿海地区倭寇异常猖狂,杀人放火屠城,无恶不作,明军卫所战力糜烂,屡战屡败,朝廷束手无策,甚至传出了放弃沿海地区,将民众迁入内地的声音。此时,戚继光挺身而出,在民风剽悍的义乌招募凶悍好斗的矿工,严加训练,拉起一支剽悍善战的劲旅,这就是戚家军。这些浙江子弟在戚继光的带领下东征西讨,战无不胜,杀得倭寇人头滚滚,不是被剿灭就是逃到了海外,从此,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平息。在肃清倭寇之后,戚家军又被调到边关,去对付越来越猖狂的北方游牧民族,屡屡以少胜多,将犯边的北方游牧民族打得一败涂地,提起戚家军无不谈股栗。从沿海地区一直到边关,戚家军都是以少胜多,鲜有败绩,歼敌多达十余万,在明朝中后期,这样的战绩堪称恐怖。
这支部队本来应该更加辉煌的,但是很遗憾,他们没能走向这样的辉煌。张居正死后,戚继光被调离了边关,戚家军开始走下坡路了。其实这也跟戚继光的作风有极大的关系,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江南,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了倭寇,在边关,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粉碎了蒙古人的野心,令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再造次,对于老百姓来说,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守护者。但是,对于他的军队,甚至他本人而言,这并非完全是好事,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是异常激烈的,倭患、边患一平,他似乎就没什么用处了,朝廷里肯定有人会对付他,谁叫曾经把皇帝欺负得气都不敢喘的张居正是他戚某人的靠山呢?张居正已经在皇帝心里留下了阴影,他还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动他,等他一死,马上就开始秋后算账了,张家的人通通都没好下场,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戚继光当然也就别想有好下场,坚决打倒大反派张居正的走狗!在一片痛打落水狗的吆喝声中,戚继光黯然离开了部队,戚家军从此失去了灵魂。换了李成梁,结果肯定不一样,李成梁跟戚继光一样,都是极优秀的将领,他比戚继光要聪明得多,在辽东不断挑拨辽人内斗,拉一派打一派,看到哪派要赢了再暗中捅一刀,让他们始终斗个不停,辽东战事没个消停,简单的说,就是玩敌养寇。辽东战火不断,他自然就有大把作战的机会,捷报频传。他比戚继光跋扈一百倍,却始终在辽东安安稳稳的当他的土皇帝,哪怕明知道他在玩敌养寇,也没有人敢动他。只是他似乎玩过头了,让建州女真渐成气候,最终在万历朝后期疾风劲草般崛起,将明朝赶出了辽东!两位明朝中后期最优秀的将领各自坐镇一方,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正应了那句老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忠者无炎炎之言。”可惜,朝廷里的大人物不懂这些,所以软柿子戚继光被撸掉了,戚家军从此被遗忘,他们的辉煌被塞外的风沙渐渐掩埋,只剩下那支军队被剥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誉的军队还在日渐破落的军营里默默坚持。终于,在天启元年,在浑河边,这支部队绽放出最后一点残光……
浑河之役,浙军和川军近万人与后金大军在野外激战,直杀得血肉横飞。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后金在此役投入了八旗中的六旗人马,将近六万之众,将这两部团团包围,却始终啃不动浙军与川军的防线,伤亡惨重,最后还是靠投降的明军炮手开炮轰开了明军的战阵,这才险胜。浙军与川军全军覆没,戚家军主将戚金力战殉国,这支部队仅剩下数百人,就这点种子也在沈阳战役中全部战死,戚家军就这样从明军的作战序列中消失了。此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浙军的忠诚和顽强,连后金都为之钦佩,老百姓更是痛心万分,怀念着这支守护了他们数十年的铁血劲旅。
戚家军的命运是一个悲剧,不光是明朝的悲剧,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悲剧。在它巅峰时期,拥有大量火枪火炮,并且摸索出了可操作性极强的步炮协同战术,可以说,戚家军已经站在近代军队的门槛上了,然而,这一步,他们终究没能迈进去,而打败他们的满洲八旗,同样没能迈进去,中国军队就这样被西方国家远远的抛在了身后。直到泰西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了国门,中国才恍然醒悟,开始急起直追,可惜,已经太晚了,整个民族都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想到这些,杨梦龙也对这个老头肃然起敬,学着许弓的样子向戚虎拱手一礼:“原来老爷子是戚家军的后人,失敬,失敬了!”
戚虎苦涩的说:“哪里还有什么戚家军啊,都变成浑河边的白骨了……”
许弓叹息:“朝廷对不起你们哪!”
戚虎摆摆手,说:“慎言,当心祸从口出!”
杨梦龙满不在乎:“公道自在人心,怕他个鸟!要我说……”
迅疾的马蹄声打断了他的长篇大论,戚破虏这个小屁孩策马飞驰而回,帅得那叫一塌糊涂啊。只是这个小家伙面色似乎有点不对,径直跑到他爷爷身边,喘息着压低声音说:“爷爷,我看到后金人了!”
“什么!?”许弓悚然一惊,四处张望。
戚虎同样压低声音问:“在哪里?有多少人?”
戚破虏说:“在前方三里处一片林子里,足有十几骑,都带从马一匹……他们肯定发现我了,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