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就没有舞阳县这么幸运了,面对蝗灾,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请道士开坛作法,在他们的顶礼膜拜哀告乞求中,蝗虫大军滚雪球般壮大,方城县、社旗县、泌阳县、桐柏县……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蝗群,到处都是被啃食得一片狼藉的庄稼。其实明代在应对蝗灾方面一直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机制,比如说割除水草压缩蝗虫的生存空间、禁止猎杀喜食蝗虫的野鸭等野生飞禽、鼓励地方把旱田改为水田减少蝗灾、劝勉农民在种植麦子的同时也种一些蝗虫不喜欢吃的红豆、黑豆、黄豆、绿豆等作物;当蝗灾发生之后地方官要第一时间上报,隐瞒不报或者谎报的严惩不贷,官府会鼓励百姓捕杀蝗虫换粮食,还要开仓放粮让饥民度过难关,甚至亲自带领衙役扑杀蝗虫。这些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自洪武到万历,作为蝗灾高发区的河南,都没有因为蝗灾出过什么大乱子。但是万历朝之后,战争频发,明朝国力大衰,再也无力应对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了,这套机制也就无法再有效的运转,蝗虫渐渐泛滥开来,水灾旱灾蝗灾交替,令整个中原民不聊生。跟接下来几年发生的大面积蝗灾相比,今年发生在南阳府的蝗灾只能算是小意思,更可怕的蝗灾还在后头。
方逸之反应还是比较迅速的,蝗灾发生后,他果断向地方乡绅借了一批粮食,向各县下达公文,要南阳百姓积极扑杀蝗虫,一斗蝗虫换一斗米。在粮食的诱惑下,南阳百姓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的扑杀蝗虫,然后拿到南阳城里换粮食,南阳城中蝗虫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地方官吏、卫所官兵甚至锦衣卫也投入到扑杀蝗虫运动中去,在南阳百姓不遗余力的扑杀之下,灾情总算控制住了,不过庄稼也被毁掉了很多,粮食大减产已经成为必然了。同时,这次扑杀蝗虫运动也让方逸之欠下了一屁股的债,也不知道户部什么时候才能将赈济的钱粮拨下来,把这个窟窿填上了。
手忙脚乱的保住了一部分庄稼之后,方逸之惊魂甫定,让各县、各卫所把损失报上来,至于能不能赈济是一回事,总要做到心里有数的。各种叫苦的公文雪片似的飞来,差点把他给活埋了,各县县令和各卫所都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叫苦的叫苦,叫屈的叫屈,恨不得把损失夸大十倍。可惜,这一招是瞒不住方逸之的,他老人家就是从县令干起的,底下那帮家伙惯用的伎俩他清楚得很,在心里把他们的损失打了个七折。
令他惊讶的是,舞阳千户所居然没有跟着一起叫苦,杨梦龙的报告非常简短:由于卫所军户应对得力,军田损失甚微。嗯?有意思,方逸之来了兴趣,看样子,是时候到舞阳看看那只猴子,看他是不是在吹牛了……
又有好几十担磷矿矿粉送进了舞阳千户所的仓库。现在舞阳千户所仓库里的矿石已经堆积如山,特别是磷矿粉,更是多得吓人了。负责管理仓库的李百户直叫苦:“必须马上用掉一部分矿石了,不然的话,割回来的粮食都没地方放了!”这可不是吓唬人,再过一个来月,小麦就该收割了,仓库让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给占光了,麦子往哪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