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人家晋国司马家的精锐军队,就可以轻松地长驱直入、直捣黄龙了。
直扑乐国的国君钟神秀、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四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所在的地方了。
毕竟不是每一个诸侯势力的君主们,都能够像乐国的国君钟神秀这么心大。
把手里面所有的军队,全部都交给自己手下的将领陆逊来指挥,而自己却老老实实的呆在后方的大营里面等候消息。
这不光是信不信任手底下将领们能力的问题,更是信不信任手底下将领们忠诚的问题,尤其是第二点,更是尤为重要。
所以总会有一些诸侯势力的君主们,要更相信自己一点,选择自己亲自来指挥军队作战,把权力牢牢地攥(zuàn)在自己的手里面。
比如说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就都是这样性格的诸侯势力君主。
总结一下就是带着一点“莫非朕不知兵吗?”的迷之自信,然后就有了逍遥津之败、赤壁之败、夷陵之败等名场面的诞生。
并非是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真的就是不知兵了。
只是大抵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难免就会吃上一个大亏,反倒是显得他们选择让手底下的将领来指挥作战的时候,要更加的英明神武一点了。
又或者是有的诸侯势力的君主们,喜欢待在战场上,亲自观看自己挑选出来的主帅用兵,为其压阵撑场面。
比如说当初乐国和夏、周两国的联军,在青郡进行决战的时候,乐国的国君钟神秀就任命张辽为乐国军队的统帅,指挥此次作战的时候。
钟神秀为了防止张辽威望不足,压制不住其他的乐国将领,比如说那个和钟神秀互为父子的吕布,就特意选择了呆在战场上为张辽压阵。
同时诸侯势力的君主们亲自来到战场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鼓舞本国军队士气的手段。
毕竟君主都已经和士兵们同在了嘛,有那么一点生死与共的意思在里面了。
当然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一般局势不对的时候,诸侯势力的君主们多半都会第一个跑路,比如说高粱河车神宋太宗赵光义。
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得出来,当初在界桥之战时,被‘白马义从’突到脸上的袁绍,却仍然能够坚持宁死不退,到底是多么的有英雄气概了,
而且有本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在现场观战,那手底下的这些将士们,当然也要奋勇厮杀了。
这万一要是有幸能够被自己效忠的君主,看见自己英勇作战的场面,受到了君主的赏识,那不就马上飞黄腾达了么。
也就只有像钟神秀这样,掌握了神级天赋技能:‘用人不疑’的诸侯势力君主,麾下的军队全员死忠。
哪怕乐国的国君钟神秀,现在任命从来没有为乐国出战过的陆逊,为乐国军队的统帅,乐国的将领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异议。
陆逊也根本不会像“昔日”里那样,因为长得过于秀气,像一个白面书生似的,而受到乐国军中将领们的自发抵制。
因为这些乐国的将领们,都是乐国国君钟神秀的死忠臣属,他们无条件地支持乐国国君钟神秀的任何决定。
更何况人家陆逊,现在本就是名声在外的一代名帅,这些乐国的将领们,又有什么理由来拒绝乐国国君钟神秀的任命呢?
同时乐国军队的士气也永远都是处于高昂状态,而且乐国的士兵们战斗起来还全部都悍不畏死,早就已经不需要钟神秀亲临战场,来为他们鼓舞士气了。
但是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肯定是不能这么干啊。
第一点,现在是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的事业起步阶段。
大家的家底现在也都还很单薄,根本就承受不了什么太大的损失,要知道一步慢的下场就是步步慢。
所以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当然会不放心的亲自指挥作战,顺便也是为自己麾下的军队鼓舞士气。
第二点,其实之所以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要亲自在现场来坐镇指挥。
多少也和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目前麾下也大都缺少有能力的统帅,有着很大的关系。
就比如说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手底下,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独当一面,可以被称为是优秀的大军统帅呢?
就算是把“昔日”里蜀汉政权的所有历史人物们都算上,大概也就只有蜀汉昭烈帝刘备、诸葛亮、关羽、姜维,这么寥寥的几个人吧。
赵云是一辈子,基本上也没有得到过几次单独带兵,可以独当一面的机会,最多也就是统帅一支偏师部队。
虽然赵云基本上每一次都发挥得很好,但终究是机会不多,因为蜀汉政权的总体兵力有限,一共就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