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观各国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们,对于那些贪生怕死的投降之人,虽然可能会出于某些舆论方面的宣传和考虑。
让各国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们,必须要厚待这些投降之人,来为后面的投降之人做出来一个榜样。
但是在这些君主们的心底里,恐怕也从来都是瞧不起这些贪生怕死、不忠不义的投降之人的。
毕竟又有哪一个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们,会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这些臣子们,全部都是可以为了自己献出生命的忠臣呢?
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换位思考问题,因为绝大部分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们,其实心里面都下意识的认为。
眼下这个人既然能够忠诚于他原来的君主,那么等到他臣服于我的时候,也一定能够这样的忠诚于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但凡是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们,都会喜欢那些忠臣,并且愿意为他们宣传和扬名的原因。
因为几乎所有的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们,基本上就没有不迷信这一套理论的,他们全部都认为自己是不一样的。
是那个能够打动对方的例外,就像是舔狗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让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或者男神回心转意一样。
比如说魏武帝曹操和关羽之间,就也是这样的关系,魏武帝曹操希望能够用这种厚待关羽的方式,来赢得关羽的忠诚。
只是可惜了,这些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们,几乎都选择性地忘记了,既然一个忠臣已经决定了一定要忠诚于他原来的君主。
那么这个臣子,就几乎已经不可能再忠诚于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了,不管对方到底有多好。
终究还是不如自己所效忠的君主,哪怕是他原来所效忠的那个君主,已经死了也不行,这才是真正的忠臣不事二主。
而那些故作了一番姿态之后,就痛痛快快的转投到了另外一家诸侯势力政权的人。
归根结底也只不过是在是在利用这种装腔作势的方式,来待价而沽和为自己等一个台阶来下罢了。
至于这个潘濬到底是那一种人,那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反正这个潘濬在经过了东吴大帝孙权的一番劝导之后。
就十分痛快的投靠了东吴政权,然后还将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的所有军事部署,全部都详细地告诉给了东吴大帝孙权,并且积极的为东吴大帝孙权献言献策。
要不怎么说人家东吴政权,能够在占领了蜀汉政权之前所占据的荆州地区后,能够快速的收降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的势力呢。
感情是有着潘濬的鼎力相助啊,那潘濬的这个荆州地区的治中从事,也确实是没有白干啊,光是凭借这些重要的机密情报。
就已经足以让潘濬在东吴政权站稳脚跟了,就更别说潘濬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让东吴大帝孙权对他另眼相看了。
毕竟无论是哪一个诸侯势力政权的君主,谁会不喜欢一个忠臣呢?难怪人家潘濬能够得到东吴大帝孙权的赏识呢。
但是你以为这就是潘濬身上最大的反差点了吗?不不不,潘濬将会用实际行动,身体力行的告诉大家,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
于是前脚还在痛哭流涕,坚决不肯归顺东吴政权的潘濬,在东吴大帝孙权亲自前来好言相劝之后。
后脚就果断的归顺了东吴政权,还捎带着手,把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的军事部署。
作为潘濬自己的进身之阶,全部都卖给了东吴大帝孙权,为潘濬在东吴政权换来了一个好前程。
等到后来,潘濬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之后,武陵从事樊伷(zhou)和裨将军习珍,因为不愿意背叛蜀汉昭烈帝刘备。
所以就起兵反抗东吴大帝孙权,意图重新归附蜀汉政权,绝对算得上是真正忠诚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蜀汉政权臣子了。
同时武陵从事樊伷和裨将军习珍,也是这个潘濬以前在蜀汉政权时的同僚,彼此之间应该也是有过一些来往的。
结果就是这个潘濬,在面对以前蜀汉政权的同僚,宁死也不愿意投靠东吴大帝孙权,而起兵发起的叛乱之时。
潘濬却主动的向东吴大帝孙权请命,要求亲自去剿灭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时的两位同僚:武陵从事樊伷和裨将军习珍,大致的内容记载如下。
‘武陵部从事樊伷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外白差督督万人往讨之。权不听,特召问濬。’
‘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伷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
‘“臣所以知之者,伷昔尝为州人设馔(zhuan),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
‘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