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都是前脚刚刚利用完这个吕布,后脚就全部都想着应该怎么样卸磨杀驴,除掉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吕布了。
后来还是在陈宫等人的邀请下,吕布才趁着为魏武帝曹操不在,轻松地鸠占鹊巢入主了兖州的大部分地区。
算是勉强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块不小的地盘,否则吕布还不知道要流浪多长时间呢。
可是人家魏武帝曹操也不是好惹的啊,人家魏武帝曹操只是去屠徐州报仇去了,又不是死了。
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吕布夺走自己的地盘呢,于是魏武帝曹操就撤回了兖州,开始和吕布进行连番的大战。
事实证明了,吕布的个人武艺也许没有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那么强大无敌,但是吕布的个人战斗力绝对不弱。
而且打仗也非常的厉害,在和魏武帝曹操的战斗中,曾多次把魏武帝曹操给逼入到了险境之中。
甚至连魏武帝曹操都差一点被杀死,绝对是魏武帝曹操在平定中原地区的时候,所面对过的最强大的对手了。
充分地展示出了吕布军队那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可以在与魏武帝曹操的军队正面作战时占据上风。
之后等吕布从兖州败逃之后,又去投奔了当时的徐州牧蜀汉昭烈帝刘备,可是吕布却不感念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收留之恩。
趁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与袁术交战的空档,被袁术的一封书信和各种空头支票许诺,就给轻易地说动心了。
背刺偷袭了好心收留自己的蜀汉昭烈帝刘备,袭取了徐州,之后更是还想着联合袁术一起。
彻底的除掉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隐患,占据住整个徐州地区,可是吕布这种人是不长记性的。
完全忘了袁术其实跟他吕布一样,都是那种不守承诺、翻脸无情的小人,所以袁术当然不会兑现之前在信中。
答应了吕布的那些空头支票许诺,然后吕布就也开始往回找补,也不再继续追杀蜀汉昭烈帝刘备了。
而是主动地送还了自己所俘虏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妻子,试图修复自己与蜀汉昭烈帝刘备之间的关系。
用蜀汉昭烈帝刘备去制衡袁术,如此反复无常的一个小人,连帮助和提拔过自己的恩人,都可以轻易地背叛和杀死。
当时又怎么会有人,真的去同情吕布这种小人呢?就算是看到吕布,遭遇了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的背叛和戏弄。
大概也只会高声地叫好,然后再痛快地说一句这就是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所应得的报应吧。
不信再看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同样也是出身于边郡地区的草根阶级,虽然顶着一个汉室后裔的名头。
但是本质上其实就是白手起家,而且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虽然也投靠过不少的诸侯势力。
真要是论起投靠过的诸侯势力数量来,蜀汉昭烈帝刘备其实是要远胜于吕布的,可是为什么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名声。
就能够那么的好呢?还不就是因为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做起事情来都非常的有分寸和章法。
从来不干那种端起碗来就吃饭,放下碗就来骂娘的忘恩负义之事,就算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偶尔要做一些出格之事。
也一定会率先抢占道德的制高点,从道义上出发,坚决不让自己在道义方面上,出现任何一点的瑕疵。
就光是凭借洁身自好这一点,蜀汉昭烈帝刘备就已经是远远的胜过,吕布那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了。
更不要说是拿吕布和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这样,在徐州当地有着深厚根基的徐州本地士族相比较了。
所以说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最后会落到这么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可以说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怪不得其他任何人,哪怕最后在白门楼上,蜀汉昭烈帝刘备故意置吕布于死地,也完全都是吕布自作自受罢了。
谁让当初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好心好意地收留了刚刚才从兖州战败的吕布,结果吕布这个白眼狼。
却趁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不备,偷偷袭取了徐州,可以说是几乎差一点,就将蜀汉昭烈帝刘备给彻底置之于死地了。
而且也打断了蜀汉昭烈帝刘备势力的总体上升势头,让蜀汉昭烈帝刘备直接输掉了前期争霸天下的所有资本。
导致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整个汉末天下大乱的前期,几乎完全就沦为了一个看客和背景板,被人打得四处东奔西跑。
完全错过了汉末天下大乱期间,诸侯势力扩张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虽然最后蜀汉政权也成功地建国了。
但却完全就是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根本无法和实力强大的曹魏政权相抗衡,这才导致了诸葛亮最后北伐的回天乏术。
虽然蜀汉昭烈帝刘备当时在白门楼上,肯定还无法预期到这些未来的发展,但光是一个吕布袭取了徐州。
让蜀汉昭烈帝刘备,几乎沦为了丧家之犬,最后甚至不得不向吕布这个忘恩负义的仇人乞和。
就已经足以让蜀汉昭烈帝刘备,记恨吕布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一辈子了,故意说吕布两句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