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午门。
午时的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之上,熠熠生辉,如同明珠镶嵌在皇城的胸怀。
午门,这座皇城的正门,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它见证了数代大明君主的更迭。
至于,午门前出现的这不和谐的一幕。
一群文人士子,他们或身着青衫,或披着鹤氅,面带愤懑,情绪激昂。
他们不满朝廷的某些决策,试图以此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抗议和不满。
然而,皇城侍卫们却如同铁壁铜墙,一字排开,挡住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侍卫们身穿锦服,手持钢刀,面无表情,他们的眼神坚定,毫无畏惧,仿佛在说:
“此乃皇宫重地,尔等不得擅闯!”
文人士子们虽然愤怒,但在这些训练有素的侍卫面前和身后如狼似虎的铁骑面前,却也无计可施。
午门前的广场,如同一幅静谧而又充满张力的画卷。
沉重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间,连微风都畏惧地躲藏在石缝间。
文人士子们,有的如玉树临风,傲然挺立,有的则如沉思的哲学家,低头陷入无尽的深思。
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午门的广阔天幕下,熠熠生辉。
李东山,一位饱读诗书的士子,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而温和的光芒。
他轻声安抚着众人:“请大家信任阁老,他一定会为我们带来公正的答案。
孔圣公府,那是我们心中的圣地,是孔圣的后裔,怎能容忍他们被朝廷的爪牙如此无情地践踏?”
他的声音像一股清泉,在士子们的心间流淌,带来一丝清凉。
他们纷纷点头,脸上的焦虑与不满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信任。
然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刻都如同煎熬。
士子们开始焦急地张望,他们的耐心如同被消磨的石头,一点点地消失。
一些人开始不满地嘟囔,一些人则焦急地踱步,仿佛在寻找一个出口。
终于,午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漫长的沉默。
一队人缓缓走出,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
为首的,正是内阁次辅刘健。他身着华丽的朝服,头戴乌纱帽,步履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刘大夏,目前这外面的士子们情况怎么样了?”
兵部右侍郎刘大夏回道:“阁老,他们这次冲突有点大,不但冲击午门,还打死了不少皇城侍卫。
我们倒是可以离开,也完成了不少事,恐怕他们就…………”
次辅刘健叹气道:“我们也想帮助他们,可是为了大局着想,这也没办法。
待会我们跟万指挥使劝劝,看看能不能留他们一命,如果实在不行,也没办法了!”
看到刘健,文人士子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纷纷涌上前,希望能从刘健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刘健看着这些激动的士子,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但他并没有退缩,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各位士子,老夫已经与陛下深入探讨了此事。
老夫深知大家心中的愤怒与不满,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愤怒冲昏了理智。
这块锦衣卫令牌,并不能证明什么,它也有可能是伪造的。
我们必须等待查明真相,才能做出决断。
各位士子,你们是朝廷的栋梁,是大明的未来。
老夫希望你们能回去,继续你们的学业,为大明做出贡献!”
听到刘健的话,文人士子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们知道刘健说得有道理,但他们心中的愤怒与不满并未完全消散。
刘健看着这些士子,他的眼中闪烁着期待与信任。
他知道,这些士子将会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在一片喧嚣的紫禁城午门前,一群文人士子纷纷议论着,他们虽然有些过错,但内心都怀揣着一片赤诚的报国之心。
内阁次辅刘健,面带忧色,向着羽林卫指挥使万达拱手道:
“指挥使大人,这些学子虽然行为有过激之处,但他们的本心是为了国家。
不知大人能否给予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退下?”
战马上,羽林卫指挥使万达眉头紧锁,目光如电,冷冷地说道:
“他们敢冲击午门,已犯下大罪,理应受到严惩。
然而,看在内阁次辅刘大人的面子上,我可以为他们开一次特例。
待会儿本座会亲自去见太子爷,看看他的意见如何!”
刘健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感激之色。
他表面上继续为这些学子求情道:
“万指挥使,这些学子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未来的希望。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与机会!”
万达手持钢刀冷笑一声,说道:
“栋梁之材?
会打死皇城侍卫?
若是大明的栋梁之材会冲击紫禁城?
那这样的栋梁岂不是成了大明的灾难?刘阁老,你怎能如此袒护他们?”
刘健被万达的话噎了一下,他脸色涨红,愤怒地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