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文华殿。
静静地伫立着,阳光透过飞檐的缝隙。
洒在雕梁画栋之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太子朱佑极站在殿内,他的目光如炬,直射向前方跪拜的老将——毛忠。
“毛忠,本宫单独召你前来。
你可曾想过其中缘由?”
朱佑极的声音中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
北军左都督毛忠,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脊背依旧挺直:
“臣愚钝,未能领悟太子爷深意!”
低首回答道。
朱佑极缓缓走到毛忠身边,望着他苍老却依旧英武的面庞,缓缓开口:
“你的原名,哈喇,本族曾随洪武皇帝归附大明,你的祖父为国捐躯。
你的父亲骁勇善战,而你,更是随太宗文皇帝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
这些,本宫都铭记在心!”
毛忠听到这些,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知道太子爷这是在肯定他的忠诚与功绩。
深深地磕了一个头,声音略带颤抖:
“太子爷对臣之恩,如同天高地厚。
臣永世难忘!”
朱佑极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本宫今日与你提及这些。
是想告诉你,你的付出,本宫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此次出征,本宫希望你能够保重身体,平安归来!”
毛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请太子爷放心,臣定当不负所望。
凯旋而归!”
朱佑极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转身回到龙椅之上,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等你凯旋。
本宫不仅亲自为你卸甲。
还会为你们毛家册封国公之位。
不过,本宫还有一事相问,你需实话实说!”
毛忠闻言,立即挺直腰板,正色道:
“请太子爷明示,臣定当知无不言!”
朱佑极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心中的疑惑:“当年我祖父在土木堡之变中遭遇的困境,究竟是怎样的情景?
你知道多少,便说多少!”
毛忠紧咬牙关,狠下决心道:“殿下。
臣这就坦白,当年的土木堡之变。
实乃一场兵变!”
朱佑极闻言,双目圆睁,急切追问:
“难道是那些东林党的文人策划的?”
毛忠缓缓摇头,沉声道:“不,臣是从当年也先的口中得知,这场兵变的主谋。
乃是宣府守将杨洪!”
“宣府?杨洪?”
朱佑极露出疑惑之色,道:“我记得太宗文皇帝在位时,宣府被誉为九边之首。
九边总共有近九十万大军。
宣府就独占十五万。
然而自仁宗朝起,各地兵力不断削减。
此时宣府不过几万守军,他如何能发动袭击我祖父的五十万大军呢?”
毛忠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太子爷。
虽然臣不知,您从哪里听来的五十万。
可当年的京城。
哪里能凑出五十万大军呢?
即便是太宗皇帝时期,京城也绝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兵力。
事实上,那时京城的军队总数不过二十多万,而且其中二十万正忙于湖广和江西的叛乱平定。
所以,当土木堡之变发生时,京城能调动的兵马,顶多也就几万而已!”
朱佑极微微颔首,脑海中似乎闪过什么,遂问毛忠:“你刚刚说这些话。
是听谁说的?”
毛忠闻言,拱手道:
“这些都是听瓦剌太师也先亲口所言!”
朱佑极眉头一挑,疑惑道:“也先?
那个曾俘虏过我英庙先帝的瓦剌贼子?
你怎会与他有交集?”
毛忠叹了口气,解释道:“太子爷。
这其中必有误会。
文人们总是爱捕风捉影,诬陷他人。
太师也先其实从未有过入侵大明的念头,而且他也不敢呐!”
朱佑极朝梁芳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立即递上一杯热茶,示意毛忠慢慢道来。
毛忠轻啜一口热茶,缓缓说道:
“自大明立国以来,太祖皇帝北伐中原,覆灭了北元残余势力,一统天下。
那些北元余孽逃往蒙古高原。
重回故土。
然而元朝覆灭后,他们实力大减,无法再统一整个蒙古。
于是,北方蒙古诸部落纷纷分裂,那些残余的元朝势力在大明的不断打击下。
逐渐去除了元朝国号,臣服于大明。
甚至最终消亡。
其中,鞑靼部落是蒙古草原上最为强大的势力,被视为蒙古正统。
在太祖、太宗时期,他们曾多次侵犯大明边境,但都被大明英勇击退。
而瓦剌部落则仅次于鞑靼。
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