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城西市大街上演着一场\\\"大戏\\\"的时候,乾清宫暖阁内同样气氛焦灼,一袭红袍的衮衮诸公们皆是面红耳赤,大口的呼吸着,好似刚刚才进行完一场争斗一般。
御案之后,天子朱由校神色冷峻,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面前的案牍,目光凛冽,但却不发一言,只是静静地看着堂下重臣的表演,宛如一名看客一般。
虽然预想过自己的想法对于朝野上的衮衮诸公们来说有些突兀,但是他也没料到,这些人的反应竟然如此之大。
甚至,户部尚书毕自严都罕见的没有与自己站在统一战线。
\\\"陛下,海禁乃是昔年太祖爷定下的祖训,不可轻改啊。\\\"
内阁首辅周嘉谟脸色涨红,全然不顾上首的朱由校有些凛冽的眼神,一个头磕在地上,言辞灼灼的说道。
前日随同红夷人一同押解进京的,还有福建巡抚南居益对于海商李旦及其麾下船队具体情况的禀报。
根据南居益在奏本上所说,此前不被他们所重视的海商李旦,每年通过海上贸易可得白银三百余万两,相当于眼下大明一年之中三成的税收。
其麾下的生意遍布南洋,远远不是一句所谓的\\\"海商\\\"便可囊括。
与其相比,昔年被天子抄家处死的八大晋商,就是一个笑话。李旦一年的进项,便能相当于那八家富商的总和。
朱由校原以为朝野之上的这些朝臣们见到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之后,会毫不犹豫的同意开放海禁,可是却不想事实远超他的想象。
朝野之上的衮衮诸公们非但不同意彻底开海,甚至还要重新恢复\\\"海禁\\\",一如过去的两百余年那样。
闻听周嘉谟的话语,朱由校怒极反笑,将手中的奏本狠狠的扔掷于地上,恼怒的摇了摇头,声音阴冷的说道:\\\"阁老,何至于这般迂腐?\\\"
明朝初年,由于倭寇对于大明沿海地区的袭扰,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诏令天下,布海禁政策,明令禁止沿海地区的百姓私自下海,而这也是明朝海禁政策的序幕。
但是大明并没有彻底断绝与其他国家的来往,相反,在成祖朱棣年间,由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极大的震慑了沿海诸国,使明廷的声势达到了巅峰。
但是好景不长,待到朱棣去世之后,朝中大臣便是为此爆发了强烈的冲突,主张开海的大臣与主张海禁的大臣各执一词。
最终,明廷还是延续了太祖朱元璋指定的政策,实行严格的海禁,禁止民间百姓出海贸易。
但是,朝廷的诏令并未能阻止天性逐利的商人们征服大海的欲望,私自出海的事情常有发生。
后来随着朝廷对于地方上的管辖愈加松懈,海禁令也逐渐废弛,违反海禁出洋的中国海商活动日趋频繁。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在沿海地区肆虐的情况日益严重,当时的朝廷官员为了重建中国沿海的海上秩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后在朝中一部分官员的坚持下,本已名存实亡的\\\"海禁\\\"被逐渐放开了一个口子,民间的百姓们被允准出海。
待到嘉靖皇帝去世,隆庆皇帝继位不到一月之后,便在时任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的求情之下,正式宣布解除海禁。
朝廷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不久后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
虽然仅仅开放了一处港口,并且对出海的船只也多有限制,但是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而且月港也迅速的为的大明朝廷提供了数额巨大的税收,极大地缓解了大明近乎于瘫痪的财政。
\\\"陛下,倭寇自太祖时期便犯我沿岸,岂可与他们通商!\\\"
周嘉谟像是丝毫没有感受到朱由校话里的寒意一般,又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十分的罕见梗起脖子与朱由校打起了擂台。
闻听此话,朱由校脸上的不耐之色更甚,这便是这些岁数大的朝臣们的迂腐之处,处处拿祖制说话。
隆庆开关之后,虽然朝廷允准民间船只出海,但却是严禁前往日本进行贸易,甚至对每一艘出海的船只都加以限制,规定他们归海的日期。
若是没有在规定的日子归来,即便是手续齐全,也会被冠上\\\"通倭之罪\\\",尤其可见朝廷对于倭寇的忌惮与看重。
\\\"首辅,朕说的很清楚了,只要我大明水师强盛,区区倭寇,有何惧之?\\\"
\\\"朕,翻手可灭。\\\"
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朱由校放缓了语气,缓缓的冲着身前胸口不住起伏,身躯已然开始颤抖的周嘉谟说道。
他真怕这位老臣心神激荡之下,会晕倒在这乾清宫暖阁之内。
\\\"元辅,陛下所言有理啊...\\\"
\\\"我煌煌大明,天朝上国,无论是倭寇亦或者夷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