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灰机,延误,困机场,昨日没更,抱歉。)
“整租的话,一年起租五千五一个月,两年起租,五千一个月,都是押三付六。超过三年,每年上涨百分之五,合同到期,续签价格另算。要租,先交定金,五百,不退。”
一般到了报价的环节,房东才是最犯嘀咕的,报低了,回头找没人地儿,抽自己嘴巴子,报高了,人家扭头就走,自己费一番口舌,瞎耽误工夫。
周胖子说着价格,观察李乐的表情,心里盘算着要是对面压价,自己该怎么应对。
知妈莫若子,李乐刚就看出来,曾敏对这里挺满意。
其实也是,虽说是99年,但燕京城里像在二环以里,找一处挨着国子监翰林院地势,这么大空置面积的房子,还真不好碰到。
首都,首善之地,汇聚到此的有钱人太多,稍微像样点的房子,早就被人盯上。
要论说,八十年代就有一波人开始倒腾房子,只不过那时候因为产权,只能是私下交易,房改之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光李乐在王士乡老爷子那听到的,所谓后来传说的价值多少亿的恭王府、前后海、蜈蚣街那几处,早就不知道已经倒了多少手。
不过话说回来,后来的人都知道买这种房子会升值到没了边际,当年那些人精更是知道,可终究买下来的人并不多,原因在哪儿?
熟悉内情才知道,一是产权复杂,二是环境,三是改造维护,第四才是价格。
一家一户一宅院,这是燕京城里老房子最原始的状态。但是打前清起,这些老宅子的产权就开始纠缠不清。
满人入关,燕京从内城到外城,各处百姓官员房子被侵占,就开始了乱象。
而后来雍正皇帝用刺激房地产的手段解决经济和财政危机,又是乱上加乱,这政策,好熟悉。
面对国家财政近乎枯竭的局面,都说雍正用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可还有一条被人忽视的,就是经营房地产。
官府出资在燕京等城市建造大量房屋,然后让官员和驻防八旗购买居住,政府除了收去购房款项之外,还征收一定比例的“契税”。
有买卖就有借贷,有借贷就有抵押,有抵押就有地契房契的拆分重组,一套院子,三五家分别持有地契房契的情况,屡见不鲜。
再之后就是民国的乱世,建国后公有分配,八十年代又开始逐渐重新确权,落实政策。
许多房子经过这么多历史变迁,也从一家一户一宅院,变成了几家甚至十几家共有产权,连院子里盖的窝棚,只要是砖砌的,都有一个本儿。
这些产权里,再牵扯到夫妻离婚的,子女争产的,公家和私人产权混在一个院里的,房子地势再好,面积再大,有几个愿意耗时耗力把这些甚至要到国家档案馆查资料才能找到源头的关系给厘清?
环境上,你说在你家院子里就能看到白塔,房顶就能望见紫禁城,可那都是用你起早摸黑,冬天冻腚,夏天捂着鼻子上公厕换来的。更不用讲街坊四邻的各家的噪音,考验车技的胡同等等,这就得劝退多少人。
还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房屋改造费用和各项文物古建的规定,这不能拆,那不能动,一年两次的文物局上门查房,累不累啊。
这几圈筛下来,还有多少可心的宅子供有钱人选择?房价倒成了最好解决的问题。
所以李乐对各位读者老爷们提议的买四合院的剧情,一直不感冒的原因,就是在这儿,有些东西可遇不可求。
没谁愿意弄一堆麻烦过来。
不过今天倒是碰到了机会。
要是在产权清晰,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就刚才那间卫生间就已经打动了李乐,还有院子里房屋常年的维护和周边的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西杂糅的风格,也更符合现代的生活习惯。
李乐手划拉一圈,笑道,“这房子,你能做主?”
“啊?”
“我问,这房子,你能做主不?”
周胖子腿肚子一挺,“能啊,我的房子,我怎么不能做主?”
“想好了再说。”
“你什么意思?”
“诶,怎么了?”听到院里吵吵。曾敏探出头。
“没事,我们在聊房租呢,您先看着。”
“跟人家客气点儿,买卖不成仁义在。”
“知道,知道。”李乐点头答应,伸手揽住周胖子,背过身,低声道,“咱俩再商议商议。”
周胖子臀大肌一紧,“怎么?你想干嘛?这朗朗乾坤,光天化日滴,可不......”
“扯什么淡,我问你,这房子,两证都是你的名字?”
“是啊。”
“你不是说这房子是你爷爷买的么?冒昧问一句,你家老爷子?”
“走了,前年走的。”
“老太太呢?”
“走的更早。”
“你有没有什么兄弟姐妹?”
“一姐一妹,不是,你干嘛~~~~,租房子还是查户口?”周胖子一时没明白过来。
“问问清楚,总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