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塘为懒僧》
达瑛,字慧超,号练塘,是一个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僧人。他最初在栖霞寺担任主持,那时他风华正茂,佛法造诣深厚,备受信众们的尊敬。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达瑛逐渐厌倦了世俗的喧嚣,开始向往起清净的修行生活。
于是,他离开了栖霞寺,来到萸湾精舍,开始了他习静的生涯。在精舍里,达瑛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他每日诵经打坐,参禅悟道,很少与人接触。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让人们对他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洪稚存太史亮吉是达瑛的一位好友,他常常来精舍拜访达瑛。每次见面,他都会被达瑛的宁静和深邃所吸引,但也不免为他的“懒惰”感到好笑。因此,他戏称达瑛为“懒僧”,这个称呼在朋友圈里传开了,成为达瑛的一个独特标签。
然而,尽管达瑛被人们戏称为“懒僧”,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通过修行,逐渐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他的心灵也因此变得更加宁静和强大。他的故事,在后世传为佳话,成为了一个激励人们追求内心宁静和智慧的典范。
《语峯有语录》
清朝康熙年间,禅宗曾流行起了一种说法,主张不立语言文字。然而,这样荒诞的主张,竟被一些盲师邪种所利用,用来掩饰他们的昏愚与固陋。他们以此为借口,将一切文字与言语都扫除在外,仿佛这样就能更接近禅的真谛。
然而,佛祖在阐教时,却是以文字来传法的。慈氏在演绎瑜伽智慧时,龙树在解释般若智慧时,都是借助了文字的力量。而当大道东流,遁、远二师在南方发扬光大,什、肇二师在北方弘扬教义,文字与语言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
自隋、唐以来,天台、清凉、永明等大德的文字,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又如水行于地,无所不在。到了宋代,佛教教义广泛传播,文字与语言也愈发繁多,无法一一数尽。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镡津三家以孤傲高亢的态度尊崇教义,他们的文字简洁而有力;石门则以通敏之才扶持宗派,他们的文字深奥而华丽;径山则以广博的学识应对机缘,他们的文字明快而奔放。这些都是语言文字在佛教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那些主张不立语言文字的人来说,这些似乎都不重要。他们似乎忘记了,文字与语言是人类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也是佛教教义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当剽窃的恶习流行,一些庸妄狂禅的人,只知道抄袭几十则公案,开堂颂古,棒喝交驰,却只在口头上做文章,这种所谓的禅修,其实只是表面的形式,缺乏真正的内涵。就像鸠摩罗什所说,嚼饭与人,不仅失去了食物的原味,还可能让人感到恶心。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语言文字的不足,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黎平的南泉寺,有一位语峯禅师,他自幼聪慧,便投入空门,受付嘱后深感盲禅固陋之习的弊端。于是,他遍访名山大川,参访高僧大德,归来后更是闭门读书赋诗,深入探索禅的真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余年,语峯禅师的名声也日渐显赫,最终成为了南泉寺的主持。
胡奉衡曾读过语峯禅师所刻的《语峰语录》,对其赞不绝口,称其文字幽闲恬淡,气畅笔老。这正是语峯禅师多年来深入探索禅的真谛,以文字为媒介,传达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感悟的结果。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禅修,不是摒弃文字与语言,而是要学会用它们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与理解。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