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宋卓锡磐山》
明朝文文肃公有一个曾孙名叫于宋,他的本名是本光。于宋不仅擅长绘画,更精通诗文,可谓是个才情出众的少年。
于宋自幼便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吃斋念佛,虔诚无比。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五岁时,便能手握画笔,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观音大士像,令人赞叹不己。
时光荏苒,转眼于宋己年满二十。他选择了皈依佛门,师从灵岩继起和尚,修行佛法。后来,他游历至京师,定居在磐山禅院,前后建造了数十间精美的禅房,为修行之人提供了清净的居所。
在雍正年间,于宋决定南归故乡,安葬亲人的遗体。然而,在他完成这一心愿后,不久便离世了,享年八十余岁。他的一生,如同一部传奇,让人感叹不己。
于宋的故事传遍了西海,他的画作和诗文更是被后人传颂不朽。他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佛法的虔诚。他的一生,如同他笔下的画作和诗文,充满了诗意和禅意,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雪悟蒙圣祖赐金》
清代康熙年间,在泰州有一位名叫上思的僧人,他有一个雅致的字号叫雨山,又有一个禅悟的别号叫雪悟。这位高僧,曾经是天宁寺的住持,他修行深厚,品德高尚,深受众僧和百姓的尊敬。
有一天,圣祖皇帝南巡至泰州,选择在天宁寺驻跸。上思带领众僧,恭敬地迎接圣驾。圣祖皇帝在雨山的陪同下,从寺庙的殿堂一路游览到后苑,最后甚至走入了上思的卧室。
当圣祖皇帝走进卧室时,他看到的是一间简朴至极的房间,除了几样必需的家具外,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床上铺着的,只是一床破旧的布被,连帏帐都是陈旧的。这一幕让圣祖皇帝大为感动,他没想到这位高僧的生活竟如此清苦。
圣祖皇帝对上思的简朴生活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他高兴地写下了“萧闲”两个大字,作为匾额赐给上思,挂在他的卧室门上。这两个字不仅是对上思生活态度的赞美,也是对他修行境界的肯定。
此外,圣祖皇帝还赐给了上思一笔丰厚的金子,作为对他辛勤工作的奖赏。上思感激涕零,他深深地鞠躬,感谢圣祖皇帝的恩赐。
从此以后,天宁寺因为圣祖皇帝的这次光临而名声大振,上思也因为他的高尚品德和深厚修行而更加受人尊敬。这个故事在泰州传为佳话,成为后人传颂的典范。
《借山晚节颓放》
康熙年间,在平湖有一位名叫元璟的僧人,他的字是借山,号红椒,又号晚香。他原本出身农家,性格憨厚,记性却不太好,常常为此苦恼。然而,他心中对佛法的向往却从未改变,每次在慈云寺前稽首,都会默默祈求智慧。
有一天,元璟像往常一样坐在蒲团上假寐,却意外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中,他看见观音大士用杨枝水浇灌他的头顶,顿时感觉五内空灵,仿佛所有的智慧都涌入了他的脑海。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竟然能够过目不忘,一览成诵。
康熙癸未年间(17.3年),圣祖皇帝南巡,元璟特地前往吴门迎接圣驾。他跪在皇帝面前,献上了自己精心创作的迎銮诗十章。皇帝看后大为赞赏,特旨召他入京供奉。
到了京城后,元璟的诗名大噪,公卿贵族都纷纷与他结交。然而,随着名气的增大,他的性格也变得愈发骄傲起来。有一次,他因为得罪了当地的一位权贵而被留在了一座萧条的寺庙里,整整一年后才得以再次召见皇帝。
尽管经历了这样的挫折,但皇帝并没有忘记他的才华,依然赐予他栖心寺的匾额和一方砥石砚。然而,晚年的元璟却变得颓放不羁,同乡的俞嶔崎秀才曾写信规劝他,他却置若罔闻。
这个故事传遍了平湖,人们都为元璟的才华和经历而感叹不己。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智慧和进步。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