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僧为屠某所愚》
古时候,有个姓屠的士人,他曾在武昌的某座寺庙中寄居。屠某的斋房窗户正好对着山下,因此他能清楚地看到山下的一举一动。屠某性格中带有几分玩世不恭,与寺庙的僧人因一些小事产生了矛盾,心生怨恨。
一天,武昌的知府携家眷到寺庙游玩。僧人们按照惯例出门迎接,然而,不知怎的,知府的家眷突然大怒,挥手让僧人们退下。僧人们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知府便下令江夏县的官员将这位僧人逐出寺庙。僧人狼狈不堪地离开了寺庙,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后来,事情的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原来,屠某事先得知了知府家眷要来寺庙的消息,他心生一计,想要借此机会报复僧人。屠某戴上僧帽,探出窗外,故意做出各种轻佻不恭的举动。当知府家眷走近时,他迅速离开。家眷们看到这一幕,误以为是僧人所为,心中大怒,回府后便向知府告状,导致僧人被逐。
屠某虽然爱做恶作剧,但是为人很有才华,最后成为了江西的知县。
《西蜀国添一如来》
在长沙的东安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僧圆寂了。为了纪念这位高僧,众僧决定邀请城中的名士为他撰写一副挽联。消息传出,不久便有一位饱学之士应邀而至。
这位名士接过纸笔,沉思片刻,然后挥毫泼墨,写下了上联:“东安寺死个和尚。”众僧见状,纷纷哗然。有人不满地嘀咕:“死了一个和尚,谁不知道?何必如此大惊小怪,还要劳烦先生您来写呢?”
名士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何必急于下定论,且看下联便知。”说着,他继续挥笔,写下了下联:“西蜀国添一如来。”
这下,众僧才恍然大悟,纷纷拍手称赞。原来,这位名士用“东安寺死个和尚”来点明高僧的离世,而“西蜀国添一如来”则巧妙地比喻高僧虽然离开了东安寺,但他的精神和教诲却永远留在了世间,仿佛在西蜀国增添了一位如来佛祖。
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高僧的缅怀和敬意,也展现了名士的才情和智慧。众僧终于明白了名士的用意,纷纷点头称是,满心欢喜地退去了。
《三喇嘛通俄》
光绪年间的东蒙,有三位喇嘛,他们地位显赫,权势滔天。东郭罗斯王视他们为义兄弟,甚至将自己的儿子认作他们的义子。王位的更迭,并非顺理成章,而是这三位喇嘛在背后推波助澜,使王位的继承充满变数。
当俄国人开始筹划修建东清铁路时,这三位喇嘛看到了商机。他们与周冕勾结,先将土地抵押给俄国人,最终这些土地被俄国人收入囊中。凭借这一手,三位喇嘛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东蒙的富豪。
然而,财富并没有让他们满足。他们时常出入俄国的风月场所,每次去都会带着大量的俄国钞票。这一行为引起了当时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的注意。程德全对三位喇嘛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甚至动了杀心。但三位喇嘛与京城中的权贵交往甚密,程德全也无可奈何。
最终,程德全决定采取法律手段。他下令将三位喇嘛押往哈尔滨,接受中俄两国官员的联合审讯。尽管三位喇嘛不懂汉字,但他们的汉语说得相当流利。在审讯中,他们滔滔不绝地为自己辩护,言辞犀利,令审问的官员也无可奈何。
通过这场审讯,也从一个侧面看到,晚清政府国势衰微,无力应对列强的侵略,国家积贫积弱,大厦将倾。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