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在于——补给线。】
【一战与过往战争,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一场“大炮的战争”。】
【离开了火炮支援,步兵就无法作出任何有效攻击。】
【但人可以急行军,炮不能。】
【所以,德军每攻下一地,就必须拖着沉重的大炮,前往下一个车站。】
【行军变成了非常固定的点对点,行军速度也完全依赖铁路线的畅通。】
“也就是说,几乎完全打不了突袭战,全都是一板一眼的阵地战。”
“是啊,咱们好歹还能派遣骑兵对敌人的后方城池进行袭扰,这一战完全没法搞啊。”
“怪不得是绞肉机呢,每一寸土地都得拿人命来填。”
“那些士兵得拖着火炮前进,那不就相当于咱们军队行军的时候,还把攻城用的武器一起带着嘛。”
【弹幕:机械化信息化炮兵则完全克服了这些缺点】
【弹幕:所以坦克是新时代的骑兵】
“原来是这样啊!”
“确实,那些叫坦克的钢铁巨兽,确实可以不依靠铁路行进。”
【如此一来,主场作战的法军,就拥有了极大的优势。】
【他们可以凭借着发达的铁路网,向后方快速转移,所以始终没有发生溃败。】
【弹幕:如此一来控制铁路的装甲列车就具有了巨大的优势】
【弹幕:胜利转进巴黎!】
【弹幕:优势在我!】
【弹幕:德军仓皇进攻,法军有序撤退】
【而德军由于战线拉得过长,补给变得非常困难,同时还要忍受比利时游击队的袭扰。】
【为了震慑比利时人,德军在鲁汶制造了一起大屠杀,但此种暴行,只会让游击队的抵抗意志更加坚定。】
【他们扒铁路、炸列车,一度使比利时的铁路系统完全瘫痪。】
【最终,德军不得不回归到,最传统的补给方式——人力和畜力。】
【1914年9月2日,德国第一集团军挺进到距巴黎仅有15英里的位置,德军士兵甚至一抬头,就能望见埃菲尔铁塔。】
【弹幕:目标就在眼前,我已能看到埃菲尔铁塔】
【弹幕:1914,我能看到埃菲尔铁塔了;1941,我能看到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了】
确实,一战的巴黎,二战的莫斯科。
不过好歹是有进步,巴黎被他们拿下了,在二战。
二战比一战强。
夏雨雪心中想到。
【但这支部队的状况十分糟糕,他们缺乏弹药,缺乏补给,缺乏增援。】
【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在巴黎城内,有一位将军敏锐地意识到,法国这张“鲁缟”,可以收网了。】
【而这位将军就是——约瑟夫·加利埃尼】
【约瑟夫·西蒙·加利埃尼,一战期间巴黎防区司令。
敏锐地发现了德军的致命弱点,并力劝霞飞发起反攻,拯救了法国,史学界多认为他更有资格享有荣誉。】
【1914年8月初,加利埃尼被紧急召回,担任巴黎军区司令一职。】
【这位六十五岁的老将,在四个月前就正式退休了。】
【但值此危难之际,他也只能再度出山,力挽狂澜。】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啊。”
“是啊,扶大厦之将倾。”
【加利埃尼上任之后,一直密切地关注着北部战局。】
【9月3日,战机出现了!】
【德军的第一集团军,为了追击法军的第五集团军,开始朝右转向,这就使得德军的侧翼完全暴露了出来。】
【加利埃尼当机立断,拨通了霞飞的电话,表示反击的时机已到,请他下达总攻指令。】
“这一战真是着实有意思啊,德国和法国的最高指挥官,都是没什么实力的草包啊。”
“倒也不能算是草包,只是都指挥不了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确实,都是能力不行啊。”
【事实上,霞飞等这一天也很久了。】
【但在正式反击之前,他必须争取到盟军部队的支持。】
【这支部队,就是英国远征军。】
【弹幕:霞飞一开始不同意这个计划,逼得加利埃尼自己去找英国人,到最后霞飞才同意……】
【不同于欧洲各国,英国并没有建立起全民动员体系。】
【所以在战争爆发后,只派出了聊胜于无的十六万部队。】
【弹幕:但也因此,英军是高度职业化的军队,组织度和训练度都很高】
“聊胜于无的十六万部队,这说的是人话吗?”
“是啊,十六万大军竟然叫聊胜于无,那我这五万大军算什么?”
将领们纷纷大无语,这话他们听着怎么感觉像是在嘲讽他们的一样?
“不过十六万大军在那个一战里,好像还真不算什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