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帝想要墨族的疆土及其手上的《七杀琴谱》,却又不想墨翎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将手中的刀悄无声息地放在了萧御川的手上。
在萧姮下葬的那天,玄武帝特意让萧御川留下,与之促膝长谈,目的就是为了试探萧御川。萧姮的死对萧家来说不仅仅是削弱了势力,更是让萧家失去了一道护身符,萧御川一定会找机会向玄武帝提出册封容洺为太子之事。
可那一日,萧御川竟完全没有提及此事。
萧御川心里明白,萧姮尸骨未寒,若他在此时向玄武帝提出册封太子之事,意图太过明显,没有一位君王会愿意见到武将弄权。到时候,玄武帝不但会以容洺守孝为由推延此事,还会让他对萧家生出戒心,那么日后难保不会出现什么变故。所以他只能按兵不动,暗中替容洺扫清一切障碍。
在萧御川看来,玄武帝之所以会如此宠爱墨翎,是因为她身后有墨族这个靠山,只要墨族一倒,玄武帝的恩宠也会随之淡去。宫中之人向来见风使舵,墨翎得宠这么久,后宫之人早就眼红不已,自然会有人出手对付她。她日后在宫中将如履薄冰,这个贵妃之位自然也坐不安稳,而失去靠山的墨翎无权无势,也就无法对容洺的太子之位构成威胁。
玄武帝见萧御川对册封太子之事只字不提,便知道萧御川已经动了旁的心思,自己借刀杀人的机会来了。
可萧御川想要铲除墨族,又岂有那么容易?这不仅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更需要一个适当的契机。
当玄武帝得知萧御川偷偷买通了北境驻军的将领将自己的人安插在了北境驻军中后,他便在暗中毫不吝惜地推了他一把。
——玄武帝之前布局时曾在墨族留下一枚暗棋,为的就是日后挑拨离间草原部落和墨族的关系,此时正适逢其会。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草原部落暗中组成联盟,突袭了墨族,墨族措手不及只得向北溟求助。
谁知北境驻军将领在墨族传递消息的那几日因风寒卧病,只有副将代其处理军务,而墨族传来的情报恰好落在了萧御川安插的人手中。萧御川的人又岂会让这个消息传回上渊城?他们瞒下了此事,并向墨族传回“瓮中捉鳖”的假情报。
这一切一蹴而就,看上去像是萧御川一手策划的,岂料,北境驻军这一系列的机缘巧合致使萧御川的人拦截下情报,皆是由玄武帝暗中授命而成,只是萧御川在明,玄武帝在暗罢了。
此计成功让墨族在走投无路之下开城放部落联盟过境,不仅导致墨族族人死伤惨重,墨族还因此背负上一个“临阵叛变”之名,这恰好给萧御川日后剿灭墨族提供了合理的借口。
但萧御川的人没想到,部落联盟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借着讨伐墨族的旗号,真正的目的却是攻陷北溟边城。
此时的玄武帝已经调遣了另一支军队赶赴南境接替萧御川的驻守大军,而萧御川则奉命率军北上,对抗部落联盟。
这看上去像是对萧御川极度依赖以及对其能力的肯定,实则是玄武帝谋局中一箭三雕里的最后一雕。
萧家三百年前积攒下来的声威本就随着岁月流逝在逐渐淡化,萧家自从祖辈在四国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后,后世便无人再能超越其当年的丰功伟绩,萧家这几代人都只是恪守本分,碌碌而为。当年北溟先皇本想趁机收回萧家兵权,岂料萧家这辈竟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萧御川,不论是在与其他三国边境摩擦中还是与北蛮的抗争中,都曾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因此斩获了不少声望,重振了萧家的声威,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所以先皇才会趁萧御川羽翼尚未丰满之前,派其去镇守南境,意图逼出萧家兵权。
萧御川戎马一生,在南境驻守多年,深受南境百姓的拥戴,在南境民间的声威早已压过当今天子,其势力更是在南境根深蒂固。若是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将萧御川调离南境,必定会引起南境百姓的不满,甚至还会引发暴动。故而玄武帝找到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将萧御川从南境撤走,重新更换一支军队驻守,那便可以堵住悠悠众口,南境的势力也将重新洗牌,玄武帝便可趁势收回南境的掌控权,这也将让萧家的势力受到重创。
而玄武帝调遣萧御川的军队前往北境战场,却没让萧御川接替北境驻军,就是为了让萧御川打完这场仗后无边可戍,只能率军返回上渊城。
对于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来说,唯有天高皇帝远才有可能培养他的势力。一旦萧御川率军返回上渊城,便会回到玄武帝的掌控之下。日子久了萧御川及萧家的声威自然而然会被其他将领所代替,届时,玄武帝便可以以各种名义将其麾下的兵卒调遣、增援到他处,这样徐徐图之,有朝一日便会彻底架空萧御川手上的兵权。
萧御川到达北境后,玄武帝又下旨让萧御川留下墨族活口,让其带回上渊城审问,表面是为了查明墨族叛变的真相,变相保护墨族,实则却是对墨族下了一道催命符。正是这道圣旨,加剧了萧御川覆灭墨族的决心。
不久之后,萧御川果然如玄武帝所设想的那样,先斩后奏,剿灭了墨族。
而这一切都进行得太过顺利,这令萧御川心中不禁生出疑虑,就像冥冥之中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