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停靠在河边的小船上万人在码头上吃着早食,升腾的烟火气与清晨的雾气交织在一起。
这一万多的船夫有一半是收拢海匪的,有一半则是帝国里面捕鱼船送的人口。
一万多人只是船队的一营人,这样的营一共有六个。
算是韩昔打造海洋舰队的班底,现在都是一群没有兵籍的人,在巢湖捕鱼,搞运输。
算是一个船帮的存在,和京杭运河上那十几万的纤夫有点像。
上千艘大船,少说也要四五万人才能驱动,加上辅助的小船和战斗人员,那便是一支十万的军队。
如此多人,事到临头才搞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些人算韩昔未雨绸缪吧!
“今日又是鱼肉,天天吃这个,都快吃吐了!”领饭的矮个船员有些抱怨道。
此时巢湖鱼类资源十分的丰富,一网下去,便有上百斤鱼,一日百来条船捕捉,能收获数万斤。
品相好的鱼虾蟹会被拿去售卖,品相差的则是内部消化。
虽然江南一带鱼类资源丰富,但价格依旧极其昂贵,五斤重的鲜活大鱼能卖到一二钱银子,一些河蟹更是能卖到二三两。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古代捕鱼工具难得,保持水货鲜活也难,如此便造成供不应求的情况。
就算船队每日捕获数万斤鱼,但依旧满足不了庐州府的消费。
“有的你吃就算不错了,还在此唠叨!”一高个汉子出声道。
今日清晨,吃的是豆腐炖鱼汤,然后加上馒头。
鱼汤加馒头,一下就饱。
待一众人吃完早食,天已是微微亮起。
小船速度极快,人力滑行一日能跑一百五六里,如果顺风甚至能划两百里。
此次目的地是凤阳府境内的正阳镇,大概一二日便能到达。
二十万石沙子加粮食,大概半月能全部运到目的地。
投入人力大概三万,船只四千多艘,以小船为主,大船为辅。
只是做戏给人看,不可能真的运到汝宁那么老远。
“起帆!”
今日顺风,小船都扬起风帆,在风力的作用下,船也不用人如何划动。
此时的人工河水十分浑浊,显然是刚刚放水不久造成的。
韩昔站在船头看向两岸,便看到早起的农户已经在灌溉麦子。
看着那沟壑纵横的水渠,韩昔总算明白这些百姓为何如此兴奋了。
这条十几里的人工河开通后,瞬间让两岸几百顷的旱地变成了水田,如何不让人开心。
见此,韩昔微微摇头,这也算是做了一件造福百姓的事情吧!
只是这成本有点贵,十几万两,都可以买一两百顷上好的水田耕地了。
一日后。
韩昔在一处繁华的小镇落脚,这便是正阳镇,因为是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地,所以异常的繁华。
此时小镇的码头有不少人驻足观望着,实在是那一排望不到边际的小船给人十分大的震撼感。
“这都是哪里来的船?”
“看样子,应该是官府的船,看样子好像是从六安州过来的。”
周围百姓都是低声议论着船只是从何处过来的,不过大多都猜测是从六安州过来的。
因为韩昔的原因,庐州府成为一个商人往来密集的州府。
而这些商人要是从北面来,一般走的就是淮河水路到六安州转陆路,到庐州府再转水路去巢湖。
原本这也是韩昔北运粮食的选择之一。
不过后来发现巢湖支流离淮河支流十分近,于是便生了打通的念头,只是没想到这古代挖条人工河流如此费劲。
不像后世十几台挖掘机器,数百人咔咔几个月就能搞定。
而韩昔不知道的是,知道他花费十几万两打造一条河的豪绅,此时都笑弯了腰。
恐怕要不了多久,韩昔便成为大江南北的笑话了。
这便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最可恶的是这些人明面笑着韩昔,暗地里却是派人去船帮打探船运到河南的费用是多少。
现在谁人不知北方粮食赚钱,要是能搭上韩昔这趟顺风船,赚钱那是铁定没跑了。
当韩昔的船只靠近码头,马上有一群常年在码头等活的搬运工围拢上来,有大胆直接隔空喊话:“对面的老爷,要不要搬东西的!”
一众数十个等活的人都是看了过来。
看了数十人一眼,韩昔向其招手。
很快一群人便都跑了过来。
“一日六十文,不包吃,愿意干的明日都过来。”韩昔直接说道。
周围人听到有粮食文一日,顿时满脸兴奋,心想这是遇到好心的大主顾了。
要知道平时,像这样的苦力活,一日最多也就四十多文铜钱而已。
说完,韩昔也不理会这些人,而是往镇子里去,走进镇子,能看到边缘处的青砖瓦房有被水淹没的痕迹。
淮河也是一条经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