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也真是,不带钰儿过去也就算了,还扯着钰儿在门口给你出主意,这事再急就不能坐下来慢慢说了?”
赵婉心轻声埋怨了夫君一句,步入房门道:“咱们一起来钰儿房间,慢慢给你想。”
“是夫君的不是,主意钰儿已经帮我想到了,我觉得也合适,不过我现在想到了另一件事,明珠,咱们制炭炉的作坊有多少人了?”
唐宁也进了屋内,随手关上门后问起赵明珠。
“炭炉作坊啊,现在还是夏日,百姓不太需要这东西,也就十几个人在做吧,都是可靠之人,怎么了?”
赵明珠有些意外问道。
“我今日白天听说了江南的丝绸大商,包下整个村子为他织丝绸的事了,方才问钰儿也确认了此事,我觉得此事值得重视,有个想法想和你们商量商量,有些作坊是不是可以拆分开来,让一部分人只生产一个部件,最后组装在一起,这样会不会更快?”
唐宁看着三位妻妾说了起来。
“夫君你可否说明白些?”
赵明珠想也未想就直接问道。
“举个例子,就拿炭炉作坊来说,我们可以分一部分人出来专门做中间的泥胚,另一部分人做炉子主体,还有一部分人做炉盖,无须让一个人完成一整个炉子的全部制作,而是分工协作,这样会不会更快些?”
唐宁看着三女接着道:“而且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对有些东西来说,不用所有人都是亲信,只制作一部分东西,他就只会那一部分,即使他告诉别人,也做不出一个完整的来。”
“每人只负责一部分?”
赵明珠思索着,偏头看向五妹赵婉心和桃红,随即反问起夫君:“但是让他们各自负责一部分的话,彼此不知大小,做出来的东西不合适怎么办?”
“那就需要规定个标准了,我过几日就找人实践一下,刚好有这个机会。”
唐宁自信看向赵明珠。
既然这个时代有人找到了工厂的雏形,甚至替他们包下徭役赋税来保证产量和质量,那流水线这东西顺势加入潮流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九月。
秋风习习。
一个都尉部的大夏边军,护送着近百人的蛮族使团,还有几车家眷来到了洛都城外。
“纪文书,你也离京一年多了吧,如今再看到这洛都城,感觉如何?”
领头的都尉看着前方巍峨的城墙,笑着对身边一名灰袍文士说道。
“转眼间已经一年多了,周都尉,你离家的日子比我都久吧,听张大人说,你去年都未回来过年,我是真没想到,你堂堂平南侯兵部尚书的长子,竟然会跑到边军去从大头兵开始做起。”
灰袍文士同样面带笑意对都尉说起,他正是在边军历练了一年多的纪长卿。
“呵呵,说是从大头兵开始往上爬,可是哪能啊……”
都尉轻声叹了口气,无奈苦笑了一下道:“我三年就能当上这个都尉,我爹肯定给张叔说了不少话照顾我,纪兄,我是真的不想这样啊。”
“周都尉,既然你喊我一声纪兄,那我就跟你说说,你毕竟是周侯爷之子,周侯爷和张大人又是过命矫情,他不给你找点功劳把你提上来,难道还真让你和普通士卒一样冲锋陷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张大人怎么和周侯爷交代?”
纪长卿平静望着身旁的领兵都尉,再度说了起来:“何况你本是平南侯府长子,正儿八经的小侯爷,进入军营就可以是这个官职,跟在张大人身边历练,可你还是在和士卒们一起摸爬滚打了三年,这又何尝不是周侯爷和张大人想遂了你心愿的结果?你也不用多想,你的能力和武艺足以胜任这个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