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石榴尊,胎骨厚重,胎土淡灰,底足露胎的地方,赭色窑红;从釉上来看,玻璃化光泽很强。尊上的是蕉叶纹,风格趋于奔放。如果不看这只尊的器型,从胎到釉到纹饰,是典型的北宋时期的龙泉窑风格。
只是,眼中没有看到任何宝光,脑中也没有产生任何感觉。
但,这件石榴尊做得也太逼真了。如果说唐易的实际鉴定能力还没有到很高的境界,那么匡海生和文物局的专家们,又怎么说?
“除了器型不符合历史记载,我还真是找不出任何毛病。”匡海生也是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而后一边说,一边看着唐易。
唐易露出一丝苦笑,“胎,釉,纹饰,我也看不出问题,不过,我感觉是新的。”
“釉面没有任何火光,包浆柔和,痕迹自然,你觉得是新的,不会只是因为宋代没有这个器型吧?”匡海生问道。
的确,在鉴定古玩的时候,如果器型特征不符,一般人直接就一票否定了,也用不着再去看什么别的。但是,唐易自然不是根据这个,如果能看到符合的宝光,即便是宋代没有出现过的石榴尊,他也会认定是真品。
而匡海生当然不知道唐易的“独门秘笈”。
“浩浩千年的历史,后人又能了解多少?如果只是因为没有出现过这种器型,就草率否定,显然不符合文物鉴定的要求。反过来说,这还有可能成为一件实证,证明北宋就有石榴尊这种器型呢!”匡海生笑道。
除了宝光,唐易再也找不出看假看新的理由,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匡海生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但很快也很隐蔽,他笑着又追问道,“如果不是因为器型,你还会认为这是一件新的么?”
“会!我断定是新的,并不是因为器型,而是因为感觉!”唐易突然抬头,坚定地说道。
“噢?”匡海生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等等。”说罢,他起身又进了库房。
“看看这个!”匡海生这次拿出来的,是一件紫红釉钧窑花盆。
看着这件花盆,唐易的心里一动,突然想起了买下卵白釉枢府瓷的那个老宅子。毛逐当时发现这个老宅子的时候,还说看到一件花盆,像是钧窑的,只是那人却说有买主了,难不成······
看到唐易陷入深思,匡海生不由得又提醒了一句,“你看看这花盆。”
唐易闻声,收回思绪,凝神仔细观看起来。
宝光浮现,一丝入眼,感觉顿生。
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因为窑址在钧州境内而得名。在宋代的时候,钧窑烧造出现一种首创,就是在釉料中添加了铜,烧出了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如霞光丽天,绚丽非凡。而在北宋后期出现的钧窑花盆,专为宫廷养殖奇花异草而用,当属钧窑中的精品。
钧瓷挂红,价值连城。不过,这里得简单说一下,由于宋代“官钧”的名声太大,后世仿造之风汹涌澎拜,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这其中,又以明代“官钧”最为传奇,其存世稀少,技艺精湛。
甚至有学者提出,所谓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钧”,其实是明代产品,不过自然也有人提出反对。
“明代仿宋钧瓷,造型大气,紫口铁足,窑变釉色,紫红中夹以蓝色,泪痕纹很自然。”唐易说着,顺手拿起了放在一边的放大镜,看了一会儿说道,“这铁绣花的确漂亮!”
一边听唐易说,匡海生一边缓缓吸入一口气,虽然这都是明代仿宋钧瓷的重要特征,但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能如此精到地说出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尤其是这铁绣花,这是明代钧瓷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在历代钧瓷中独一无二。
“以你的意思,这是一件明代‘官钧’?那你如何确定是明代‘官钧’而非宋代‘官钧’”匡海生直接问道。
这句话问得其实已经很不客气了,人家已经做了评判,却还要再问一遍。所谓“官钧”,是因为历代烧制钧窑瓷器的窑太多,单独用这个称呼标明这是专供朝廷官方的精品。
“我刚才已经说了铁绣花了,这是明代钧瓷独一无二的特征。”唐易也确实有些不悦了。
“其他呢?”匡海生似乎并未在意唐易的不悦,竟然继续追问道。
其实,唐易脑中的感觉,要远比说出来的丰富得多,本来他是不想多说的,但是停匡海生的问话,似乎有考校他的意思,少年意气顿时就来了“:我不镇镇你是不行了!于是站起身来说道:
“刚才我用放大镜看了,区别宋钧与明钧,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釉面内的气泡,明钧釉面内的气泡要小一些,而且泡多白亮,显得更有规律一些,只不过这些都很细微,一般所谓的专家根本看不出来!”
“另外,如果没有放大镜,真正的高手用手掂量一下也能大差不差,从历代钧瓷的胎质来说,明钧最细,宋代次之,金元又次之,所以明代钧瓷要比宋代钧瓷重一些。还是那句话,差别很细微,一般所谓的专家也掂不出来!”
唐易接连说出了两种区别,而且都强调了“一般所谓的专家”,显然有影射讥讽匡海生的意思。
没想到,匡海生不仅没有气恼,反而鼓起掌来,“原来,真正的高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