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的脸色顿时变得沉凝起来。
贺志祥对唐易轻声说道:“你看准了?”
唐易苦笑一声:“我要是看准了,还用说开盒子么?”
秦老沉思了一会儿,“唐易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而且如果拿不定的事情,他只夸好就是了,何必自己找这么多麻烦?认定这枚钱币是假货,对他来说没半点儿好处。他只是为了我好,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的确,唐易永远忘不了那个炽热的下午,突然出现的那个鹤发童颜的老人透露出的赞许的目光,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勇气,也给了他一份美好的爱情机遇。
秦老说罢,将手一挥,贺志祥见此,只得出去找工具去了。
“秦老······”唐易开口。
“活到老学到老,我正好开了盒子再仔细瞅瞅,这些年,我也没有仔细看过。”秦老摆摆手,“很多古玩的鉴定,其实是说不出具体的要点的,有时候只有简单的一句‘感觉不对’,其实才是真的看懂了。”
一把钳子,一把刻刀。
毕竟是个塑料盒子,撬开还是很简单的。秦老亲自操刀,很快就打开了,接着,向唐易做了个“请”的手势。
唐易戴上白手套,拿起看了起来。
说实话,唐易虽然在古玩鉴定方面进步很大,但是在古币方面,还是有些生涩的。尤其是这么一枚稀世孤品,根本没见过真品实物,要鉴定确实是有点儿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唐易所凭据的,仅仅是没有出现宝光。现在,他在认定为高仿的情况下,再去寻找蛛丝马迹,虽然相对正常鉴定要简单很多,但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半分把握。
铜质没问题,字口很自然,锈色也很自然。没把握的唐易看了半天,终究是没有什么结果,最终不由摇了摇头。
秦老示意唐易将国宝金匮直万交给他,他又仔细看了起来。
“只是可惜,没有实物参照。”秦老看了一会儿,也是摇摇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真是假的,这恐怕是铜器造假中的‘陆知行’的水平了,老头子还真是一筹莫展。”
唐易眉头紧皱,一时不知该如何说,他总不能说是因为看不到宝光吧?
去除了透明塑料盒子,拿在手上,依然没有宝光,这就说明,彻头彻尾是一件高仿品了,而且年份不会太久,顶多是民国前后生产。
古玩鉴定博大精深,明知道是赝品,却说不出一二三四,这种郁闷的感觉,恐怕也只有唐易会有了。
“我还是感觉不对,现在这感觉更强烈了,但是我是半点儿具体问题也说不出来。”唐易终于直言道。
秦老摇了摇头,“干坑的东西,薄锈铜光,品相完美,毫无破绽,难道世间真有这样的铜器高手?”
“感觉有时候太过玄妙,古玩行里,真真假假,既然你们俩都看不出问题,那假的也是真的!”贺志祥在一旁说道。
“假的永远真不了。”秦老呼出长长的一口气,“古玩的精髓不在器物本身,而在承载了当时历史环境的精、气、神,又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所以说,感觉不对,有时候就是感到精、气、神不对。”
唐易陷入了沉思。
“这件既然存疑,就必须再确证一下,这也是我一贯的原则。现在,姑且收好,若是日后遇到制铜高手,特别是制铜仿古高手,再想办法试试看。”秦老缓缓说道。
唐易猛然抬起头来,“我知道有个人!或许能行!只是,这东西·······”
秦老眼睛一亮。
他知道唐易的意思,“这东西”后面的潜台词是:哪能随便给外人看?但是,有目标总比暂时搁置要好。
“你说的是哪位?”
“此人名叫陈澄之,津门人士,是仿造铜器的高手,我见过他仿造的‘石叟’关公铜像。”唐易解释道。当时,他还想让陈澄之仿制崇祯罪己铜香炉,结果因为铜质的玄机而作罢。陈澄之手上那本《紫铜经》,也是罕见的制铜圣典。
“陈澄之?我怎么没听说过。”秦老看着唐易道。
“他不是古玩圈里的人,是一个匠人,大匠,而且十分低调,但是手段确实出神入化!”唐易接口道:“只是,他现在有可能在津门,不在山州。”
“你这么推崇他,确实值得让他看看。而且根据你说的,他只做铜器,那定是十分精专。”秦老沉吟,“这样,明天泛古堂秋拍结束后,你联系一下他,如果他确实没空回来,跑一趟津门也无妨。”
唐易点点头。心想,反正到时候要去燕京,燕京津门毗邻,不行到时候先去津门,再去燕京,一趟齐活儿。
想想呆的时间也不短了,唐易正想提出告辞,秦老却又说道:“那这大五帝钱,你有没有感觉不对?”
“这倒真没有。而且这种传世的,和生坑的不同,看包浆就能看出来,人工包浆再到位,和这一两千年传世来的,那怎么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唐易应道。
“嗯。”秦老点点头,“唐易啊,我在古玩圈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了,说实话,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眼力,这或许就是所谓百年罕遇的天才吧!”
唐易恭恭敬敬答道:“秦老,可别这么说,我要学习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