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去潭州?”唐易不明就里,心想怎么会这么巧?
“我就在你身后换的登机牌,要不座位怎么挨着呢?不过没稀得搭理你!出去转了一圈才过安检登机。”
没稀得搭理我,现在打什么招呼?
“你去潭州干什么?”唐易闪了一念,又接着问道。
“这个纯属私事!”廖沫儿借了唐易电话里的一句话。
“呵呵。”唐易自讨没趣,只能低头继续看杂志。
廖沫儿调整了下坐姿,心里开始在想,他到潭州去干嘛呢?莫非知道老爷子隐居在潭州?不可能!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那就是去开拓市场?也不太可能。潭州的古玩市场在华夏排名不是很靠前,他掌握的这几个地方的资源还忙过不来呢!
再不就是单独为了一两件东西?这倒是有可能。不过他好像一向不做出土的生意,也没听说潭州最近出了什么传世的重器。
“不如这样吧,你告诉我你去潭州干什么,我也告诉你。”飞机起飞后,廖沫儿突然说道。
此时,唐易本来就已经不想问了。潭州古墓众多,民国年间曾一度沦为盗墓的重灾区,他猜测廖沫儿此行潭州可能与此有关。此类生意,不问也罢。
而且,眼见廖沫儿沉默了一阵才说出这话,唐易心想这丫头鬼得很,多半是又想出了什么主意,套我的话。
“算了吧。”唐易淡淡应了一句。
说完,顺势翻过了手头杂志的新一页。结果,当看到新页面上大大的标题时,唐易不禁哑然失笑。
《和氏璧未解之谜》。
写这篇文章的,是这个航空杂志的一个记者,采访了很多历史文物学者和宝玉石专家。
其中关于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的形制,文章提供了三种说法。都是学者专家提出的,而且每种说法似乎都能牵扯出一定的史料,有的甚至是旁征博引,言之凿凿。
一种是五龙纽。一种是螭虎纽。一种是龙鱼凤鸟纽。
纽,印纽,也作印钮,就是印章顶端带孔的雕饰。一开始是很有实用意义的,后来装饰和象征意义就大了。这传国玉玺的印纽,更是以象征意义为主。
这三种说法,唐易都见过,确实也都有史料支撑。不过这史料,也都是人写的。而且传国玉玺除了那些个荣登大宝的皇帝,又有几个人见过?所以出现分歧和谬误也很正常。
第一种五龙的说法,唐易之前也看到过很多。九五之尊,用来指代帝王,九是阳数的极数,五是中正之数。而且,这个五,还暗合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金木水火土五行。
所以,五龙之数,也被很多人认可。
关于螭虎的说法,唐易也见到过。说的是刘邦入关,得到了传国玉玺,玉玺是蓝田玉制成,上有螭虎纽。螭虎是一种异兽,简单来说就是像龙又像虎,在战国晚期的玉器中开始出现,最多见的是汉代以后。
所以,对这个说法,唐易是质疑的。这多半是汉代的一些个文人道听途说、穿凿附会。因为秦之国都咸阳、西汉国都长安都在陕西,所以“就地取材”说玉玺是陕西蓝田玉。同时,汉代玉玺很多都是螭虎纽,便也附会到了传国玉玺上。
和氏璧是楚地所产玉材,而且传国玉玺的玉质应该很纯,不太可能是蓝田玉。而且螭虎这个形象,战国晚期不是很普及不说,做在传国玉玺上,档次上还是欠了一点儿。
至于第三种说法,龙鱼凤鸟纽,唐易就更不相信了。一听这名字,他就觉得乱,管它出自什么史料典籍,直接PASS。
这文章写得很客观,是正宗新闻的写法,只是列举事实和观点,不掺杂主观臆断的因素。
谈及传国玉玺上正面所刻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也例举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大篆,一种是鸟虫篆。
现在常见的篆字,多是小篆,小篆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才开始创制推行的。
大篆则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金文就是大篆的一种。至于鸟虫篆,其实比大篆出现得晚,它是金文的一种变体,有点儿像美术字儿,鸟虫嘛,看起来艺术成分高一点儿。
这两种可能,唐易认为都有,反正肯定不会是小篆。
这篇文章,唐易连看带想,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从山州飞潭州,一共也就一个半小时的航程而已。
不过,这文章虽然客观,却没结论,基本上相当于帮着唐易又梳理了一遍思路,所以,想,多过于看。
唐易看得入神,看完后捧着杂志,竟忍不住抬头喃喃自语道,“恐怕印纽不是五龙,而是一龙,‘摛藻为春’的印纽,有可能带着模仿,只不过形制偏长偏小而已。”
唐易抬头时,廖沫儿忍不住斜看了他一眼,随后的这句话,也被她听到了,又瞅了瞅唐易看的文章,廖沫儿暗暗倒抽一口冷气,眉头也不由自主皱了起来。
和氏璧传国玉玺?胃口挺大啊!
而且,他自言自语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儿问题,难道是他有了什么线索?
“哎?嘟囔什么啊!”廖沫儿突然喊了一句,之所以是突然,就是想看看唐易的反应。
“嗯?”唐易回过神来,手里的杂志一下子合上了,“没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