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崇祯和林欲楫的表情变化,朱慈烺明白,士农工商这个传承了上千年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农民非常的重要。
因为只有农民勤劳的耕种才能为其他人提供粮食。
而粮食是立国之根本,没有粮食,社稷必然不稳。
而在统治者眼里,商人的行为就是倒买倒卖,赚取差价,根本就不创造任何价值,而且商人东跑西窜的,非常不利于统治管理。
所以,历朝历代,都是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
朱慈烺自然是知道这个情况的。
但是,谁说粮食一定要大明的子民自己种植呢?
毕竟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非常辛苦的。
朱慈烺的终极目的就是华夏子民高人一等,是最优等人种。
粮食问题很好解决,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剌、西洋、爪洼、彭亨、百花、三佛齐、浡泥这些东南亚国家,可是有大把粮食。
这些国家都处于热带,一年三熟,完全能够满足大明的粮食需求。
因为在《皇明祖训》,也就是祖制中,这些国家都是不征之国,所以大明没有主动对这些国家动手。
现在祖制都要废改了,自然也就没有这些顾忌。
何况,在朱慈烺看来,自己是过去帮助他们发展的,毕竟他们现在还过着猴子一样的生活。
有着肥沃的土地和得天独厚的气候,却好吃懒做,必须要有人去鞭策一下他们。
毕竟双手奋斗出美好生活的,想过上好日子,吃点苦不过分吧?
这样一来,粮食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至于,商人流动不好管理,或者说商人会逐渐成长为万恶的资本这种情况,朱慈烺也有对策,那就是官营商号。
一本万利的贸易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并且收取一定的商税,以此来限制资本发展。
“太医殿下,农业乃社稷之本,万不可能动其根本啊!”
听到朱慈烺的话,林欲楫这次没有沉默,而是出言说道。
崇祯也同样将目光看向了朱慈烺。
“父皇,林阁老,农业是社稷之本不假,但是在大明的南面,哪里有取之不尽的粮食!”
“殿下所说的可是安南、真腊、暹罗、占城等国?”
林欲楫疑惑的问道。
“不错!”
“可是,这些国家是太祖皇帝钦定的不征………”
话内说完,林欲楫便停止了说话。
因为林欲楫突然意识到,祖制如今都被废改了,哪里还有什么不征之国。
“林阁老,大明向来爱好和平,从不会主动欺负小国,我大明只是为了向他们传授礼仪和耕种技巧,帮助他们收获更多的粮食,然后我大明再出银子购买,这难道不是为了他们好么?
孔子有云,仁爱天下,我大明作为上国,父皇作为天子,礼仪之国,怎么能忍心看着这些人过着猴子一般的生活?”
朱慈烺说的有理有据,林欲楫被说的哑口无言。
至于朱慈烺说的用银子买,是真的,毕竟等拿下倭寇的银矿,银子如果全部流入大明,必然会引起大明物价飞涨。
这些银子必须有一个宣泄口,去买粮食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等条件成熟,朱慈烺觉得银子运输使用太太繁琐,银子就屯在大明就好了,完全可以发行大明纸钞来买粮食。
花钱买粮食,很合理吧?
鞭策他们,让他们勤劳工作,创造美好生活,很仁爱吧?
如果对他们这么好,他们还不识抬举的话,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话,那就不要怪大明的火炮不长眼了。
林欲楫听到朱慈烺说用银子买粮食后,便没有多说什么。
虽然他感觉这话从朱慈烺嘴里说出来怪怪的。
崇祯听了朱慈烺的话后,也觉得可行,同时崇祯现在对朱慈烺的话还是很信服的。
“那就依太子所言,废除不征之国祖训,同时取消重农抑商之策,推行农工商齐头并进,以皇家制造局为基础,成立国营商号,这件事交由太子去办。”
崇祯都发话了,林欲楫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朱慈烺已经按照这个思路去办了,成立大明运输股份商号和大明建设股份商号以及大明海外贸易公司,就是为此做铺垫。
“父皇,第四儿臣以为废除贪污受贿六十两剥皮填草之规定。”
朱慈烺之所以提出要废除这条规定,主要是因为这条规定是朝中百官同意废改祖制的基础,如果这条不废除的话,朝中百官是不可能答应的。
但是,朱慈烺不可能为了换取朝中百官同意,就对贪污腐败所妥协的。
“父皇,儿臣以为对于官吏贪污受贿不可放纵不管,儿臣建议贪污百两白银以下的撤职,同时罚没三倍银子。贪污百两以上的,撤职查办,打入大牢,服刑三至五年,罚没三倍银子。贪污五百两白银以上的,查办流放,家产没收。贪污千两白银以上的,斩立决,吵抄家!”
朱慈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