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宣作为大明吏部尚书,执掌天下百官考核升迁,他此时出班启奏,必然是为了官员升迁的事情。
朱慈烺知道,肯定是昨日暖阁之内,自己和内阁首辅林欲楫提到的自己在南京、扬州、淮安等地的人事任命要有流程了。
听到李日宣有事要启奏,崇祯心中自然也是明了。
“李爱卿有何事要奏?”
崇祯虽然心里清楚的很,但是依旧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陛下,臣作为大明吏部尚书,有一些官员的升迁调动方案还需要陛下圣裁!”
李日宣一边说一边拿出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奏章。
朱慈烺预料的不错。
昨日暖阁,崇祯、朱慈烺和林欲楫三人小会商量的时候,朱慈烺提出自己在南方的一系列人事任命,还需要吏部和内阁有程序,林欲楫自然是无不应允。
离开暖阁之后,林欲楫立刻就此事进行了落实,迅速找到了身为吏部尚书的李日宣,把朱慈烺所说的人事任命方案告诉了他,并要求火速落实。
李日宣自然不敢怠慢,所以今天朝会,便将此事进行了禀报。
在得到崇祯的允许之后,李日宣立刻照本宣科将人事任命的方案禀报了出来。
朱慈烺一听,和自己说的一模一样,心中不禁莞尔一笑。
这林欲楫和李日宣的办事能力还是可以的。
李日宣的声音刚落下,林欲楫立刻接着话茬说道:“陛下,李尚书的奏章昨晚已经呈给了内阁,内阁经过商议之后,认为可行,还请陛下圣裁!”
本来李日宣禀告的事情,朝中大臣一听,有些人还是有意见的。
任育民原来只是扬州府知府,正四品的官职,一跃成为了正二品的河道总督,连升四级,这升迁速度,简直是小母牛坐火箭,牛逼冲天啊!
但是,现在内阁首辅林欲楫都站出来说没有意见了,根本就没有给那些有意见官员说话的机会。
内阁首辅代表内阁都表示同意了,自己这些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听到林欲楫的话后,崇祯自然是顺水推舟。
“既然内阁都商议过了,朕没有意见,拟旨用印吧。”
崇祯很爽快,毕竟提拔的都是自己儿子的人,自己做老子的必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臣领旨!”
林欲楫和李日宣果断领旨,这件事也就定了下来。
崇祯顿了一下,将目光看向了朱慈烺。
“太子监国也有一段时间了吧,朕认为太子监国这段时间,颇有建树,朕决定以后二品以下官员任命,太子便可自行定夺,无需向朕汇报!此事就这么定了,诸位爱卿无需多言。”
崇祯又独断专行一次,没有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
朱慈烺听到崇祯的话,自然是领旨谢恩。
对于崇祯的这个决定,朱慈烺内心多少还是有点感动的。
崇祯对自己确实没话说。
老朱家除了朱棣被迫无奈造了自己大侄子的反之外,在亲情这方面确实比其他王朝要好上很多。
皇家无亲情这句话在老朱家倒是有点不适用了。
“退朝!”
崇祯的话说完之后,王承恩立刻很有眼力劲的宣布了退朝。
朱慈烺和朝中百官一起退出了大殿。
没有言官和党争的阻挠之后,朝廷的办事效率不知道高出多少。
当天下午,传达旨意的信差便陆续的从京城离开,奔向大明各地,将朝廷的旨意传达下去。
最先得到废改祖训,开立新策的消息的自然是京城百姓。
正如朱慈烺的预测那样,方案一传开,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京中百姓的反响很大。
有反对的,有赞同的,有旁观的。
但是总体上来说,赞同的声音还是盖过了反对的声音。
当方案传到皇家科学院的时候,皇家科学院各个学院的学员奔走相告,尤其是工学院、农学院、理学院等工科学院的学员更是激动不已,甚至有的学员都是喜极而泣。
这些学员大都是工匠户籍,在原来的大明政治体系中,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只比商人强上一点,处处不受待见,是读书人口中所谓的贱籍。
而新的政策一出,彻底解绑了他们的身份,虽然说可能一时间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但是,人活一口气,这些人只是争这口气罢了。
皇家制造局,火枪枪管制造作坊。
张一锤正在精修生产枪管。
没有人知道张一锤的真实姓名,同龄人都喊他老张,年纪小的都叫他张师傅。
因为手艺精湛,任何不合格的枪管经过他的手都能变成合格件,可谓是一锤定音,所以他有了张一锤的外号。
张一锤是工匠户籍,所以毋庸置疑,他的儿子张六斤也是工匠户籍,和他都在火枪枪管作坊。
“爹!爹!”
张六斤急忙的大喊着跑了过来。
张六斤今年也近三十岁,手艺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