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谢道韫得到了好消息,谢琰醒了。
昨晚谢琰昏迷之中,从口中吐出不少淤血血块,呼吸便也平顺起来。药物起了作用,补充了淡盐水之后,流失的体液得以补充,整个人的面色也好转了许多。从惨白蜡黄变为苍白之色。
到了清晨,谢琰从昏迷之中苏醒了过来。
谢道韫连忙前往探望,谢琰面色憔悴苍白,躺在床上,看见谢道韫时,口中微弱发声。
“阿姐,你没事吧。”
谢道韫心中感动,连声道:“没事,没事。贼兵没有攻进来,我们都很好。”
谢琰道:“那就好,总算是没出纰漏。”
谢道韫苦笑道:“可是你自己受了重伤,差点送命。你不该回来救援的,我特地没有命人去告诉你们,便是怕你们分心。”
谢玄勉力笑道:“阿姐顾全大局,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怎能不来相救?本来……本来阿兄也要率军回援的,但是吴兴局势紧张,王恭的兵马虎视眈眈,阿兄便命我领军来援。他让我带话给阿姐,请阿姐不要怪他。”
谢道韫叹道:“我怎会怪他。我知道那边的局势。便是你,也不该回来的。和王恭的大战很快就要开始,这时候你该留在那边协助他的。哎,不说了,已然如此了,便不说那些事了。这一次你可是捡了条小命,大伙儿都吓坏了。那支箭差点便要了你的命。”
谢琰无力笑道:“真要是丢了性命,那也没办法。我不能不管这里。我和阿兄的妻儿,还有阿姐,还有弘儿都在这里。拼了性命也要来救。”
谢道韫苦笑摇头。谢琰道:“听阿衡说,是个仙姑救的我。人在何处?我要给他磕头。”
谢道韫道:“走啦。昨晚还在,适才听到你醒来的消息,我命人去请她前来,结果人去屋空了。以后见到了,再道谢吧。”
谢琰微微点头。萼绿华确实是一早离开的,她应该是查看了谢琰的伤势,知道谢琰已经脱离了危险,所以才放心离开。
谢道韫有些遗憾,跟萼绿华相处时间虽短,但已经有一见如故之感。此刻她悄然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最令人担心的是,若是她再去刺杀孙泰等贼首,恐有危险。谢道韫可不希望萼绿华发生任何的危险。
谢琰脱离了危险,这自然是令谢道韫甚为欢喜的好消息。但是,谢道韫心中也有一丝隐忧。
昨晚,萼绿华在和自己聊到谢琰的伤势的时候,她说过:谢琰此番如果能活过来,自然是上天之佑。但是这一箭射中内腹,伤势极重。就算救活了谢琰,谢琰也会元气大伤。特别是身体内部的伤势,娇贵如肺腑这样的内脏器官,在遭受重创之后会留有隐患。
将来不知什么时候,便会发作。旧伤复发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旦发作,还是可能危及性命。所以今后必须时刻保养,不能再有剧烈的行为和情绪的波动。如谢琰的肺部伤势,哪怕是做些稍重的体力活动,都是可能会气息不畅,诱发旧伤的。
萼绿华其实说的已经很委婉了,谢道韫听得出来,她的意思是,谢琰这样的伤势就算康复,也是个半废之人。随时可能伤势复发而丧命。
这让谢道韫心里颇为难过。四叔的长子谢瑶,半生都是气喘之症,说的也是肺痨。活了三十多岁,基本上都在在病榻上渡过的。现在谢琰也将如此,真是太过不幸。
四叔一生没做伤天害理之事,却不知为何两个儿子会有这样的劫难。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眼下谢琰能够活过来,谢道韫便已经是烧高香,宽慰不已了。
……
谢琰脱离危险的消息很快便为众人所知晓,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精神振奋了不少。谢道韫告诉刘宣之等人,谢琰是打头阵,后续谢玄将率大军回会稽救援。
这当然是谢道韫故意为之,事实上谢琰说的很清楚,谢玄是不会回来救援的,他正面临着数万王恭兵马的压力。但是,这样的话若是说出去,会让本已经低落的会稽军民的士气更加的低落,让他们感到失望。
在过去的几天里,长生军攻城多次,城中守军伤亡已经近半。若不是城中百姓参与了进来,勉强击退了敌人,昨日上午的那场攻城便已经攻破城池了。事实上,城中守城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若是不给守城的军民希望,怕是城池难保。
此刻,谢琰脱离危险,这是个好消息。而谢琰带来的一干兵马虽只有六百余得以进入会稽城。但这六百生力军的到来和得知谢玄不久将要率军回援的消息,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所有人重燃斗志和希望。
不说别的,这六百生力军可是正儿八经的郡兵。其中有三百弓箭手,将大大的加强防守。对于守城方的力量是一波增强。
眼下,双方其实比的便是消耗和忍耐力。一万五干名长生军教众其实也死伤惨重,人马只剩万余。连续的攻战,连续的死人,这帮人也是士气低落。现在孙泰孙恩卢循等人完全是靠着欺骗蛊惑和恐吓维持住局面。在这种时候,如果攻不下会稽,则意味着全面崩盘。若是攻下会稽,则声威大震,三吴各地的观望的教众会蜂起而至,实力会极大的提升。
所以,双方都咬着牙挺住,谁都不肯放弃,谁也不能放弃。
刘宣之等人前来探望谢琰,在病榻之前召开了会议。谢琰命几名随行都尉率军加入守城部队,听候差遣。谢琰自己的伤势暂时是不能行动的,委托刘宣之全权指挥作战。并以谢玄和自己的名义,发布全城告示,鼓励全城军民团结一致,誓死守城。
……
徐州,广陵。
东府军于月前攻占彭城广陵之后,令格局大变。刘牢之哗变对王恭大军打击甚大,其后局面突变,杨佺期退兵、殷仲堪和司马道子达成妥协,王恭率军南攻。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因为东府军出兵所引发的一连串的变局。
李徽没有接受刘牢之愿意投靠东府军的请求。原因很简单,谢玄已经出兵,而刘牢之是谢玄旧部,谢玄将来是要重掌北府军的,自己若是接受刘牢之的投靠,是一种挖墙脚的行为。李徽不能这么做。
虽然李徽明白,这么做可能会导致一些变数发生。比如,刘牢之会不会和司马道子勾结,投靠司马道子。毕竟谢玄复出,也未必再如当年。而司马道子恐怕也不会轻易让谢玄重掌北府军,为自己增加一个掣肘的实力派人物。
但是,无论局面怎么发展,站在李徽的角度上,他都不能接受刘牢之的投靠。他不愿意让谢玄生出误会。
甚而至于,李徽甚至有这样的打算。如果谢玄重掌北府军的话,自己或许应该将广陵归还。这种想法虽然遭到了上下的反对,然而李徽觉得应该这么做。看在谢安的面子上,看在谢道韫的面子上,也看在自己和谢玄当年的兄弟情分上。
对敌人,自己可以残酷无情。对谢玄这样的兄弟,李徽是万万做不到绝情绝义的,要做的仁至义尽才成。
七月二十四,李徽前往彭城广陵视察,在广陵停留的时候,朝廷的圣旨也随之而来。李徽知道,那是司马道子和这一次同自己合作成功的报酬来了。
那是自己应得的,也是司马道子承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