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官复原职,君臣相宜
刘彻坐于上首,深色莫测。
他之所以给张家这样的封赏,是因为他也确实认真考量过。
张家在大汉可谓如日中天。
他的崛起已经没办法控制。
既然没办法控制,那就只能看一下张家的态度。
他刚刚这样说,其实也是有试探的成分。
张家无论上下,皆是能干之人,亦是大汉的肱骨之臣,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肱骨之臣,刘彻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对于张伟的态度,刘彻现在就无比满意。
张家有张旺川,确实是张家之幸。
“爱卿所言过甚,朕之旨意,皆是深思熟虑之果,旺川本就是大汉的肱骨之臣,且在匈奴一役中立下大功。”
“如若不赏,朕何以取信于天下,有何掌天下之才?”
“还请爱卿不要拒绝才是!”
轰!
此言一出。
下面的一种朝臣都惊呆了。
他们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彻。
刘彻竟然真的要厚赐张家。
虽然张家在匈奴一役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这样的封赏,是不是有点太随意了?
不仅有见君不跪之权。
还有驱使军中之权力,可以随军参谋,这是何等的权势?
这道旨意一旦下发,张家在大汉将会是第一氏族,且无人可比,简直就是简在帝心。
张旺川何德何能。
凭什么有这样的待遇?
“陛下,臣附议!”
这时,在众位朝臣的队列之中,突然走出一位年过四十的男子。
他立于人群之中,冲着刘彻微微一礼,淡然说道:“陛下,张家乃大汉之臣,亦是大汉之子民,为大汉出谋划策,乃是张家分内之事。”
“张家在匈奴一役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陛下已然特别赏赐,让其官复原职,也足以昭现陛下之仁心。”
“至于军中之权,见君不跪之权,陛下完全可以收回,也算是全了张家的一片君臣之谊。”
漂亮!
周围的朝臣一听这话,眼眸瞬间亮了起来,随后满目传神的看着站出来的人。
此人好像是刚入朝堂之人。
但这人的名气很大。
早年间就已游历诸国。
在诸侯国中并不得重用,于匈奴一战中关于陛下,也曾为其出谋划策,是一个特别杰出的人才。
现在,这人说的话,就让在场的朝臣十分的满意。
现如今,整个朝堂上下大部分人都归属于张家,所有人都在看张家的脸色行事。
毫无疑问,张家从草原回归之后,地位一升再升。
而陛下又是一位善武之人。
而且雄才大略,有开疆阔土之才能。
有张家这样的忠诚辅佐,刘彻确实可以全身心的信任,但这样大肆的封赏,他们还是觉得有点吃味。
还是主父偃说的有理。
反正张家也是大汉的肱骨之臣,且是大汉的子民,为大汉出点力又怎么了?
如果居功自傲。
那就要不得了吧。
既然张家不想要,他们自然得帮张家一把。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之上的朝臣全都同意主父偃的说法。
诸位之上的刘彻眼眸深沉。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主父偃的话,而是默默的看了看朝堂之上的这些人。
张伟之前的话还萦绕在他的耳畔。
张伟在回归朝堂之前和他说过,要在百官之中行察举之制度。
要监察百官。
要行考察之制。
这套考察之制不仅考核百官的才能,而且还考核他们的言行举止。
可谓一举多得。
他有意推行张伟之决策。
看着这群跟墙头草一样的朝臣,刘彻只觉得有点心塞,他看了看提出此建议的主父偃。
幽幽的说道:“哦,爱卿是否言过其实?”
“张家之功有目共睹,朕若不封赏,岂不失信于天下,且落一个不仁不义之名?”
他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的。
想要开疆扩土。
想要名流千史。
就必须让自己强于天下人。
而且不能失信于人。
张家是他最为倚重的家族之一。
他信任张旺川。
也信任张家。
确信张家不可能背叛大汉,也不可能背叛他。
既然信任,将手中的权力放一部分下去,也是对张家的一种安抚。
不过,在场的这些朝臣说的也有道理。
他也怕张家功高震主。
所以才会依言提出封赏之言。
主父偃看了看刘彻,眼中已经浮现出一丝了然之色。
他明白刘彻的意思。
无非就是要让他自己下得来台,而且还得找一个名副其实的理由,让张伟拒绝封赏。
且张家的功劳还不能被磨灭。
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差事。
下面的人随着刘彻的话落,也开始绞尽脑汁思索,应该如何将这件事情平息下去。
所有人都在想万全之策。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