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报上身份后,刘府中的门房连忙将众人迎了进去,并通报了刘珵。
刘珵算日子感觉刘珩差不多快到了,因此这几日都在府中等刘珩,没有外出。
“子玉,你终于来了,想死大哥了。”刘珵接到消息,一路小跑赶了过来。
刘珩打量了一下刘珵,刘珵是嫡长子,长相随刘煜,比较普通,身高倒是还可以,一副稳重的样子。
刘珩长相随母亲,要比刘珵帅气不少。可惜,二人的母亲在生刘珩时难产,去世多年了。
“大哥。”刘珩抱拳道。
刘珵拍了拍刘珩的胳膊,欣慰道:“好小子,长这么大了,比我都高一头了。”
这时,一位三十左右的妇人赶了过来,看着比刘珵也大不了几岁,面带笑容,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
妇人一见刘珩,笑道:“珩儿来了,累了吧,赶快进来安顿好,歇息一下吧。”
刘珩行礼道:“见过姨娘。”
来人正是刘珵、刘珩的母亲去世后,刘煜新纳的侧室,姓柳,肤白貌美,这么多年只生了一个女儿,没有生儿子。
刘珩跟着刘全回并州时都已经十多岁了,自然是认识这位柳姨娘和妹妹刘颖的。
倒是刘颖,刘珩离开时她才四岁,已经不记得刘珩了,此时脆生生的躲在刘柳氏身后,探了个脑袋出来打量着刘珩。刘颖跟了刘柳氏,也是个美人胚子,小姑娘粉妆玉砌,甚是可爱。
平时府中的内务,都是刘柳氏在管理。因此刘柳氏一来,不一会儿便给众人都安排妥当。
“子玉,你这两天有何打算?几年没来京城,可有地方想要逛逛?”都安顿好后,刘珵在刘珩的房内问道。
“大哥,祖父托我给晦庵先生带封信,需要去拜访一下。”刘珩道。
“你准备什么时候去?需要我跟你一起去吗?”刘珵关心道。
刘珩摇摇头,笑道:“大哥,不用陪我,我也是金陵长大的,只不过回乡住了几年,大哥不用把我当外乡人。”
“哈哈,是我太啰嗦了。”刘珵失笑道,他确实有些关心则乱了,“那你想去哪儿自己逛逛,不过去哪儿都记得跟门房说一声,你一进京,估计圣上很快就会召见你。”
“晓得了。”
吃过午饭后,刘珩便带着关健等人,带上礼物,去朱熹府上拜访。
朱熹恰好在府上,听闻刘珩受刘全之托到访,在会客厅接见了他。
“晦庵公,这是祖父托我带给您的书信。”刘珩从怀中拿出书信,递给朱熹。
朱熹一边接过信,一边打量着刘珩,这位十日平定并州白莲教之乱的少年英才,如今整个京城又有何人不知?
不过朱熹与刘全相识多年,刘珩从小便顽劣一事,朱熹多少是知道些的,这在圈子内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到底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还是有才无德呢?
朱熹也想搞搞清楚。
“你祖父近来身体可好?”朱熹笑问道。
刘珩道:“祖父身体不错,多谢晦庵公关心。“
“那便好,听到这个消息,我可以高兴的三天睡不着觉了。”朱熹放心道。
“如果祖父知道晦庵公风采依旧,想来也会是一样的心情。”
朱熹听刘珩这两句话对答得体,完全没有小时候顽劣的样子,满意的点点头,问道:“子玉近来可有读什么书?”
刘珩想了想,才道:“不敢欺瞒晦庵先生,最近晚辈正在读象山先生的着作。”
“哦?”朱熹道,“可有什么收获?象山的学说有不少我也是很认可的。”
“象山先生所说,人应该先发明本心,晚辈深以为然。”刘珩道。
朱熹笑道:“发明本心固然不能说错,但是只靠自己发明本心,却过于理想化了。我等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终归还是要去干实事的。象山受禅宗影响较大,但若人人都只顾修心,不事生产,又怎么会是盛世之道呢?”
刘珩感慨道,不愧是朱熹,轻描淡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水平又比宋伦高了不止一大截,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晚辈受教了。”刘珩行礼道。
朱熹大笑道:“今日见了你,倒也是不得不佩服你祖父教育有方了。”
“幼时顽劣不懂事,让晦庵公见笑了。”
两人又攀谈了几句,刘珩便告辞离去。
刘珩走后,朱熹拿出刘全的书信看了起来。
谁知看着看着,朱熹的脸色变得奇怪,问仆人道:“婉儿在何处啊?“
仆人答道:“老爷,小姐应当正和少爷在后院内赏花。”
“走,去看看。”
说罢,朱熹领着仆人向后院走去。
后院内,朱熹的孙女朱婉儿以及嫡孙朱华正在院内赏花。
“爷爷,您怎么来了?”看到朱熹前来,两人均是吃了一惊。
朱熹笑呵呵道:“有事要问问你的想法。“
“是什么事?”朱华内心暗喜,爷爷开始问他的想法了,终于不把他当小孩儿了。
“不是你,是婉儿。”朱熹道。
“我?”朱婉儿吃了一惊,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不解道。
“是啊,婉儿,你对刘老司空家的刘珩,还有印象?”朱熹问道。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