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实力足够强大,没有生出超乎实力允许的野心,其实压根不用求人。
相反,弱者更需要来自强者的支持,也就需要去讨好,再期望能够利用强者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郤氏当然没有强大到不需要求人的程度,只不过别人会更加需要郤氏,其中包括晋獳这位一国之君。
拿赵氏的覆灭为例子,担任主攻的家族是祁氏和郤氏,那就是晋君獳需要用到郤氏的地方之一。
而祁氏由于祁奚产生了与实力不相符的野心,非但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相反给予公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郤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不止拖住了赵氏的主力,并且断掉了“温”地对其余各地的粮食输送,为快速覆灭做了不小的贡献。
当然了,上位者需要下位者并不叫需要,相反是给下位者立功的机会,下位者反而要感谢上位者。这个就是掌握了权柄的好处,让人出钱出力,出钱出力的一方还要感恩戴德。
因此,掌握权柄能够体会到的甘美,远远超乎想象!
楼令担任司马之后,其实已经在品尝权力的甘美,认为自己还需要获得更多,有着充足的奋斗动力。
“这一次南下前往吴国,不管成功或不成功都是一份履历。而我要的是保证出使任务必须成功!”
他们已经离开单国,穿过“王野”之后向东边走,进入到郑国的势力范围。
是的,只算是势力范围,不称呼为疆域。
原因是,当前被划为疆域有严格的限制。
比如,某个地方筑了一座城,默认周边百里之内属于该座城池归属区域,也即是成为某国的疆域。
这样一来,没有筑城的地方,哪怕是这个国家在广袤区域筑了很多座城池,只要不是相隔百里就有一座城池,认真算起来就是无主之地。
说白了就是,并非画条线,立座碑,签个协议,哪一片区域就被划归为哪个国家所有了。
因此能够看到春秋时期,这个国家的军队大摇大摆穿过那个国家,有外来军队路过,只要没有过分接近己方城池,并不会让该国做出激烈的举动。
更多的时候,其实就是哪怕有外来军队路过,要等军队都已经远离,本地国家的君臣在事后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
要说哪一次“不告而入”最为出名?大概是秦军要偷袭郑国,结果被郑国商人碰上再汇报给郑国君臣的那一次了。
在秦军发现郑国已经有了提防,他们的偷袭自然是以失败告终,随后撤军期间在“崤山”遭到晋军的埋伏,直接让秦国与晋国就此进入到无规则交战阶段。
那一战,也就是“崤之战”,晋军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埋伏秦军,给出的理由是秦军先不地道要偷袭郑国,还灭了自己的小弟滑国;秦国却认为他们偷袭郑国不关晋国什么事,无视灭掉滑国的事实,指责晋军埋伏秦军就是不对。
双方各有各的道理,众诸侯却是站到晋国这一边,秦国干脆就不跟中原诸侯玩耍,转头去跟楚国结盟了。
所以,在楚国干出“问鼎轻重”之后,第一个光明正大站队楚国的就是秦国,从此也让楚国与秦国进入蜜月期,维持了将近两百年的盟友关系。
由于晋国使节团并非出使郑国,更没有进入某一座郑国城池的关系,事先根本没有向郑国君臣进行相关会知。
结果就是由于路线的关系,晋国使节团在途经“新郑”附近,郑君睔派来了使者进行慰问。
不是郑君沸吗?
怎么变成郑君睔了?
那是因为郑君沸已经病逝了,至于为什么生病,大多猜测是心忧过度,因思成疾导致的病逝。
由于郑君沸没有留下子嗣的关系,郑国众臣推举郑悼公的弟弟郑睔继位登基。
“要快点南下,不去‘新郑’了。”郤至面对来人的邀请,明确进行拒绝。
郑国来的使者当然是贵族,还是郑国的公族封君,只不过因为是一名无名之辈的关系,没有得到郤至足够的尊重。
楼令不得不插话,说道:“返回时,会特地去‘新郑’拜谒郑君。”
孔孙范这才脸色变得好看了一些。
再怎么说,孔孙范都是代表郑君睔,遭到不存在任何委婉的拒绝,着实是有伤国体。
郤至皱眉看了楼令一眼,只是没有反驳,心里想道:“令最近怎么……老爱替我出主意啊?”
当然了,郤至不是多么厌恶,只是难免会不开心。
孔孙范走了。
郤至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问:“你要给我当家臣吗?”
身份已经是司马的楼令,自然没有可能再给郤至当家臣。
楼令神态自若地说道:“只是在为你查遗补漏。”
“就跟资助公子周那般?”郤氏又问。
楼令点头,答道:“是啊。”
“……”郤至哪怕没有想明白,觉得楼令不至于害自己,索性也就不多想了。
一个插曲过后,郑国那边没有再来人。
在晋国使节团往后的旅程中,向沿途郑国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