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山西大同有一个林木匠,这林木匠三十多岁,与妻子李氏结婚多年未生育一儿半女。
夫妻二人没少吃药,也时常去烧香拜佛,可妻子的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林木匠手艺好,吃喝不愁,这些年也积攒了不少家业,没有子女,这财产留给谁呢?
一天,李氏就对丈夫说道:“咱俩如今没有孩子,不如过继一个孩子,到时也有个养老送终的!”
可林木匠却说道:“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终究不亲,我是不想过继的。”
就这样,林木匠夫妇一直过着二人世界,也有村民劝说林木匠纳个小妾,给他生个一儿半女的也不错啊!
林木匠不是没有想过,可他和妻子成亲的时候说过,说一辈子只爱妻子一人,他是不会纳妾的,如今再纳妾,就会对不住妻子。
其实,李氏也是一个心地善良,贤良淑德的女子,她没有为丈夫生下一儿半女,心中也很愧疚,就劝说丈夫纳妾。
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公五代单传,不能到咱们这里断了啊!
我没有为你生下一儿半女,心中很是愧疚,你还是纳个妾吧,好为林家传宗接代,我也就心安了。”
林木匠说道:“我曾经说过,今生只爱你一人,怎能食言呢?”李氏知道丈夫脾气倔,也就不再相劝。
夫妻二人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一日,林木匠夫妇正在家中吃饭,就有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子来到门口。
那男子衣衫破烂,一手拿着一只烂了一个口子的碗,一手拿着一根棍子,一看就是来乞讨的。
李氏见他可怜,赶紧让他进屋里坐下,又给他盛了一碗饭 ,说道:“孩子,赶紧吃吧!”
乞丐看看李氏,眼中有泪花闪动,说道:“谢谢大娘了。”
原来,这孩子叫赵四,是一个孤儿,家乡遭受旱灾,很多人都逃命去了,他也跟着大伙出来了,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林木匠夫妇听了他的诉说, 感觉他挺可怜的,李氏就悄悄把丈夫拉进屋里,说干脆收赵四为徒弟,以后也好有个依靠。
林木匠想,这孩子无父无母,漂泊在外也不容易,他们两口子也老了,身边也需要个人,于是就同意了妻子的提议。
赵四听林木匠要收他为徒弟,就赶紧跪下给林木匠磕头,从此之后就在林家住了。
赵四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在林木匠家里什么都做,除了学习木匠手艺外,家里的脏活累活他全包了。
林木匠夫妇觉得这孩子实在,对他就更好了,虽说是徒弟,但和亲儿子也没啥区别。
赵四在林家一晃就是三年,林木匠倾囊相授,把木匠手艺都传授给了他,他也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木匠。
这年冬天,李氏感染风寒不幸离世 ,林木匠与妻子的感情深厚,妻子的离世让他备受打击, 一度沉浸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村民们见林木匠郁郁寡欢,就劝他再续弦,重新开始生活,可林木匠说妻子走了,他的心也死了。
林木匠如今六十多岁,不过看起来也就四五十岁的样子,在加上家中有积蓄,一些丧偶的妇人都与他套近乎,可林木匠不为所动,那些妇人觉得没趣,也只得悻悻离去。
村子里的刘寡妇却是个执着的人,她每天都来林木匠家里嘘寒问暖,做好吃的给林木匠送来,林木匠说让她拿回去,她说道:“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客气什么,拿来就是让你吃的,哪有拿回去的道理。”说着就走了。
林木匠怕刘寡妇误解,就让赵四把东西给她还回去,可刘寡妇并不在意,下次还往林木匠家里送吃的。
左邻右舍见到刘寡妇锲而不舍,就劝林木匠和刘寡妇一起过日子,可刘木匠却说他心里只有亡妻,已经装不下其她女人。
众人听林木匠这样说,一边开导他,一边夸他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如今像他这样痴情的人不多见了。
正当人们都为林木匠的痴情感动不已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却颠覆所有人对他的认知。
林木匠居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那女子叫秋月,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一直对亡妻念念不忘的林木匠居然娶了秋月为妻。
如今林木匠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娇妻,那些对她有意思的妇人也就死了心。
虽然林木匠长得还可以,也小有积蓄,不过充其量也只是中老年妇人的梦中情人。
秋月年轻漂亮,就她那容貌,嫁给达官贵人做小妾也绰绰有余,大家都想不明白,她怎么会嫁给年过半百的林木匠?
众人一致认为,秋月嫁给林木匠的动机不纯,但又说不出来图什么。
林木匠听到村民们的议论,装作没听见,老夫少妻乐在其中。
他整日与青春年少的秋月在一起,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很多,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岁。
众人都说林木匠是人老心不老,老牛吃嫩草,他痴情的人设一下子就崩塌了。
几个月之后,林木匠对秋月和赵四说,他要出去云游,秋月说道:“我和相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