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住着一个姓王的女子,人称王氏,王氏的丈夫死得早,留下两个儿子相依为命,母子三人靠种地,打柴为生。
其实王氏并不是李家村的人,他的丈夫原本是城里的一个生意人,家财万贯,只可惜家道中落,丈夫积郁成疾,不治身亡。
王氏的丈夫去世时,她才二十三岁,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城里生活确实不易,于是她就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李家村,因为李家村荒山多,她在这里开荒种地不至于饿死。
她们母子三人在山脚下盖了两间茅草屋,这一住就是十来年,如今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八,一个十六,都已经长大成人。
两个孩子知道母亲不易,因此也都特别的孝顺,家里家外的活都抢着做,不让母亲操心。王氏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中很是欣慰。
眼看着村里同龄的男孩都娶妻生子了,王氏心中着急,可人家姑娘见她母子三人日子贫苦,只有两间茅草屋,都望而却步。
一日,王氏就与两个儿子商量,说要盖几间新房,两个儿子听了也很赞同母亲的想法,只是家里没钱,如何盖房?
王氏从房里拿出一个布包,布包里有几件金银首饰,说留着也没有用,就让儿子拿去换钱盖房子。两个儿子知道这是母亲的陪嫁,就不同意。
王氏一看儿子这样,就说道:“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留着也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衣穿,拿去换些钱回来盖房子,再给你们兄弟成个家,娘这辈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到了那边对你爹也有个交代。”说着不觉泪眼婆娑。
两个儿子见母亲伤心,也就不说什么,老大张云峰就拿着银饰去城里换了钱,然后兄弟二人又砍来木头,自己做土坯,找人做了大瓦,一个月之后,三间崭新的大瓦房就盖好了。
在那个时代,能盖三间大瓦房的家庭也不多,因此张家盖瓦房的事震惊一时,村民们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张家虽然家道中落,看来还是有些家底的,以前看不起张家的人也都改变了看法。
自从张家新房盖好之后,很多人都上门提亲,说张云峰和张云海两兄弟心地善良,勤劳肯吃苦,要是那个姑娘能嫁给他们,那就一辈子有福了。
其实这些人说得没错,这兄弟二人是很善良,也很能干,这些人嘴上这样说,其实心里想的是他家有家底,这就是现实。
李家村有一个男子,外号叫李能人,这人心眼子活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特别势利,比他强的就舔着脸巴结,不如他的就会踩上几脚。
如今张家的新房在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说不定他家还有其他宝贝,这样好的家庭李能人是不会错过的,于是就亲自上门提亲,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张云峰。
李能人的女儿名叫李秋菊,从小就被父母宠着,再加上她家条件好,优越感爆棚,和她父亲一样,看不起穷人。
张家新房盖起来后,李秋菊也开始对张家刮目相看,想想张家兄弟都是一表人才,她嫁给任何一个都不吃亏。
王氏是个明白人,李能人之所以上门提亲,是因为这几间大瓦房。
王氏原本想给儿子娶个忠厚之家的女子,可这李能人朋友多,势力大,王氏知道不能得罪他,就和儿子商量该怎么办,母子三人都感觉很为难,如果娶了李家女子,怕以后有后患,如果不娶,就会得罪李能人。
李云峰说道:“要不就答应吧,咱们要在这里生活,就不能得罪李能人,李秋菊嫁过来,咱们实心实意地对她,她也会被感化的,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
没人来提亲时发愁,如今有人来提亲了还发愁,王氏叹了口气说道:“你说得也对,凡事咱们多往好处想想,就会豁然开朗。”
如今张家兄弟成了香饽饽,李能人怕夜长梦多,就选定了良辰吉日,定在十天后二人成亲。
在成亲的前一天,王氏把两个儿子叫到房里,对大儿子说道:“云峰,卖首饰的钱都用在了盖房子和娶亲上,你成亲之后,也不要忘了你弟弟,你们兄弟同心协力,攒些钱给他也成个家,这样娘也就安心了!”
张云峰说道:“娘就放心吧,我们兄弟二人一起努力挣钱,弟弟的婚事根本不是问题。”
张云海说道:“娘,我才十六岁,我自己能挣钱,你放心吧!”王氏听了两个儿子的话,也放心了不少,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想尽量一碗水端平。
张云峰和李秋菊成亲之后,夫妻恩爱有加,李秋菊对王氏也很孝顺,每天做饭,洗衣,打扫,家务活一样也不落下,还妈长妈短地叫个不停,叫得王氏合不拢嘴,看来自己之前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张云峰和张云海两兄弟每天依旧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婆媳二人在家里做饭洗衣,纺线织布,日子过得温馨幸福。
这样幸福的日子才过了一个月,李秋菊就对张云峰说道:“你们都把我当外人防着,我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张云峰听妻子这样说,有点莫名其妙,说道:“你这是哪里话?咱们是一家人,我们怎么会防着你呢?”
李秋菊一听就更气了,说道:“你家以前是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