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铭七岁的时候,他随母亲王氏逃难来到贾家村,村里的百姓纯朴,见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怜,就给他们盖了两家茅草屋,母子两个又开了二亩荒地,就算安家了。
王氏心灵手巧,除了种地,她还会做一些针线活,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买一些柴米油盐度日。
刘子铭从小就懂事,知道心疼母亲,经常帮助母亲干活,上山拾柴火等,母子二人的生活也算温馨幸福。
王氏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貌美如花,比大姑娘都俊俏,十里八村的光棍汉爱慕她的美貌,找媒婆上门提亲。
王氏只想把儿子养大,根本没有想过再嫁,来说媒的都被她拒绝了,但有些人不死心,经常来骚扰王氏。
王氏为了保护自己,就对那些人没有好脸色,那些人自知没趣,也就不再来骚扰她。
王氏不但人美,而且心地善良,时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缝缝补补,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也会给左邻右舍的老人和孩子端一些。
贾家村的人都姓贾,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只有王氏母子是外来户,两好搁一好,村里人并没有把母子当外人,她家有什么重活,左邻右舍也会来帮忙。
眨眼间,刘子铭已经十四岁了,王氏想让他学习一门安家立命的本事,于是就把家中仅有的积蓄拿了出来,买了礼品去村子里贾木匠家拜师学艺。
贾木匠也是一个好人,见他们孤儿寡母不易,说什么也不收他们的礼品,立刻就答应收下刘子铭为徒。
刘子铭赶紧跪下连磕三个响头,叫了师父就算正式拜师了。
为了方便学习,刘子铭拜师之后就搬到了师父贾木匠家里住。
一日,贾家村来了一个陌生人,随后,王氏就失踪了。村里人都很疑惑,王氏一个老实忠厚之人,怎么会突然不辞而别呢?
母亲走后,刘子铭出去寻找几个月没有音讯,他非常的伤心,可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祈祷母亲平安。
刘子铭聪明好学,勤劳肯干,在贾木匠家里除了学习木工手艺外,其它家务活都抢着干。
除了刘子铭外,贾木匠还有一个徒弟,名叫贾远方,是贾木匠的侄子。
贾远方比刘子铭大一岁,学艺的时间又比刘子铭早,因此刘子铭叫他师兄,他叫刘子铭师弟。
师兄弟二人一起学艺,一起干活,一起吃住,每日都是形影不离,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常言道: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
古代人学习木匠手艺一般到三年才能出师,不过也有一些悟性高的,不到三年都学成了,但也要熬过三年才能出师单干。
刘子铭就属于天赋异禀之人,拜师后前半年年干些粗活,担水、扫地、拉锯、磨刨刃、锉锯等,下半年学推刨子、凿眼,捉锛、抡斧、打线、开料等活。
第二年就是勤加练习,不但掌握了传统的木匠手艺,还进行了不少创新。
贾远方和刘子铭比起来就显得有些懒惰,也没有刘子铭天赋好,因此木工手艺就学得慢。
学徒期间,贾木匠对徒弟管教很严,徒弟如刨子推不平,拉锯跑了线,砍斧过了头,他就会狠狠地批评一顿,因此贾远方没少挨叔叔的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本来贾远方也不是特别笨的人,只是和刘子铭一比就有了差距,在多次受到叔叔的批评后,他渐渐就对刘子铭产生了怨恨。
刘子铭心地善良,与人为善,从来都是把人往好处想,因此对师兄的感情是始终如一。
刘子铭学了两年时间就可以单独干活了,而且干得活不比贾木匠差,但按照木匠行的规矩,至少三年才能出师。
第三年的时候,刘子铭就随师父出去干活,活多的时候,他和师父分头去干,挣的钱他分文不留,全部交给了贾木匠。
一次,刘子铭去城里王员外家要做寿材,两天后就回转了。
“走,给我回去,要不我就打死你!”刘子铭走到一座桥上,突然就听到桥底下一个男子恶狠狠的声音,随后就是女子呜呜哭泣的声音。
“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嫁给谁都可以,就是不要嫁给老赖皮,呜呜……”女子一边哭一边哀求。
男子道:“你不嫁也得嫁,这事由不得你!走!”男子怒道,女子又是哭着求饶。
刘子铭听出来了,这个男子逼着女子嫁给一个人,而这个女子不愿意,但不知道这二人是什么关系?
虽说男婚女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刘子铭心善,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不忍心不管,于是就走下桥去。
桥下面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她蹲坐在地上哭泣,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使劲拉着她的胳膊,试图把她拉走。
那男子听到脚步声,就朝刘子铭看去,刘子铭礼貌地和那人打了招呼,问他是怎么回事,那人并不理会。
女子看见刘子铭,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哭着哀求道:“我哥要拿我去还赌债,求小哥哥救救我!……”
原来,这个男子叫李大奎,女子叫李娇娘,二人是一对兄妹。
李大奎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