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州出生的时候,母亲刘氏因为难产而死,可怜母子二人连一面都没有见上,父亲许大奎既当爹又当娘地拉扯着他,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徐大奎是一个农夫,每天都要去地里干活,许江州不会走路的时候,父亲就把他放在地头,这孩子似乎知道父亲的不易,坐在地头不哭不闹,一根狗尾巴草都可以玩上半天。
许江州长到一岁的时候,就会走路了,像一个小尾巴一样跟在父亲后面,见父亲拔草他也跟着拔草,看着乖巧的小儿子,许大奎心中很是欣慰。
父子两个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艰难,幸亏周围的邻居好心,时常接济他们,帮助他们父子缝缝补补。
许大奎是一个正直善良,知恩图报之人,村里谁家盖房子,婚丧嫁娶等他都会去帮忙,自己地里种的瓜果蔬菜也经常送给邻居们吃,邻里关系相处的很是融洽。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许江州已经十来岁了,不但能帮助父亲做饭洗衣,还可以下地干活,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可老天爷就是喜欢与人开玩小,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徐大奎感染了风寒,就一病不起了。
这一病就病了一个多月,村里的人都来看他,还给他请来郎中医治,但还是没有挽留住他的性命,许江州趴在父亲的遗体上痛哭不止。
许大奎死了,许江州就成了一个孤儿,一个人下地干活,一个人吃饭睡觉,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他想起父亲就会泪流满面。
左邻右舍的邻居见许江州可怜,平时谁家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会给他端一些,婶子大娘们还会给他做衣服,鞋袜等,许江州很感激他们,也会帮助邻居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李家村有一个木匠,名叫李老实,今年四十岁,妻子王氏三十五岁,夫妻二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李兰花,时年八岁,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富足,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一个能继承家业的儿子。
李老实有一个哥哥,家中有三男一女,生活条件很艰苦,他哥嫂见李老实有木匠手艺,家里钱财富足,就想过继一个儿子给他,到时候可继承李老实的家业。
李老实夫妇也想过继一个儿子,可他们知道哥嫂的为人,怕以后招惹灾祸,也不敢轻易过继。
王氏说道:“大哥大嫂精于算计,如果过继了他们的儿子,恐怕不会给咱们养老送终,到时候是人财两空啊!”
李老实说道:“要是不过继哥哥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更是过继不了,哥嫂肯定会横加干涉的。”
王氏感觉丈夫说得有道理,想了一会儿说道:“有了,不如把那许江州收来跟着你学习木匠手艺,那孩子聪明又善良,和兰花年龄又相仿,长大了让两个孩子成亲,不就有人给咱养老送终了?”
李老实一听,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说道:“娘子的建议真是太好了,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那许江州是个孤儿,他要是做了咱们的女婿,咱把他当亲儿子看,他也会把咱们当亲爹娘看的。”
王氏见丈夫同意,就很高兴,说道:“那孩子和他父亲一样,忠厚老实,心地善良,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以后兰花嫁给他也不会吃亏的。”
夫妻两个商量了半夜,觉得收许江州为徒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他那哥嫂就没有理由阻挠了。次日,李老实就去找了许江州,说要收他为徒,问他可否愿意。
如果学会木匠手艺,也是个安家立命的营生。再说了,如今他一个人生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如果拜李老实为师,以后的吃饭问题也能解决了。
许江州听了李老实的话,赶紧跪下来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多谢师傅收留,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手艺的,不辜负您的厚爱。”
认了师傅,许江州就搬到了李老实家里,与他们一家同吃同住,每天除了跟着师傅学习木匠手艺外,还帮助王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李老实夫妇见这孩子如此的勤快,心中愈发喜欢,王氏说道:“江州,你只管跟着师傅好好学习手艺,家务活由我和兰花干就行。”
兰花比许江州小两岁,她从小就羡慕人家姊妹多,如今父亲把许江州接到家中,兰花就很高兴,整日跟在许江州后面叫哥哥,李老实夫妇看到两个孩子相处融洽,心中也很欢喜。
李老实的哥哥李大能听说弟弟收许江州为徒就很担心,回去与妻子说:“老实两口子把那个许江州接到了家里,还收他做了徒弟,是不是不想过继儿子了。”
周氏听了眼珠子一转说道:“这两口子心眼真是不少啊,许江州是一个孤儿,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他们的继子,他们这样做,就是怕咱们找他算账。
即使不把这许江州当儿子,长大了也可以招为上门女婿呀,他家的财产不都是那许江州的了,到时候咱们什么都得不到!”
李大能说道:“不行,坚决不能把家产都给了一个外姓人,我这就去找他们两口子说去。”李大能说着就要出门。
王氏突然叫住了丈夫,说道:“你带着老大去,直接把孩子留下,他不要也得要!”
王氏赶紧用包袱包了大儿子李大狗的衣物,让他背着,跟着李大能一起去了李老实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