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苏州府海城县有一个姓金的员外,妻子姓王,夫妻二人不做生意,就靠着祖上留下的几百亩良田和几十间铺面收租金过日子,日子过的也是殷实富足,有声有色,只是二人年过四十,依然没有一男半女。
夫妻二人经常接济贫困,摆粥设宴招待过路的,要饭的流浪人员,以积累福报,同时还去烧香拜佛,祈求子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金员外五十岁那年,妻子王氏产下一子,取名金宝。
金员外很看重这个儿子,三岁就请来私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金宝也很争气,读书很用功,能写会算。
在金宝十岁的时候,连续大旱三年,匪盗猖獗,民不聊生,金家也日渐衰败。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个饥荒的年代,金员外又因病离世,家中就剩下王氏和金宝二人,坐吃山空,又过了两年,金家就穷得叮当响了。
这年夏天,金宝母亲王氏也离他而去,金宝无钱安葬母亲,就来到闹市,身上插一根稻草,卖身葬母。
一个穿着体面的富商见到金宝长相俊美,上前询问,得知他是金员外的儿子,就很震惊,听说他能写会算,就同意拿出银钱替他葬母,说让金宝去他店铺里做工,金宝赶紧谢恩。
这个富商姓刘,名叫刘德全,别人都叫他刘员外,以前和金宝的父亲也认识,知道金宝父亲是个大善人,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帮助金宝,并无意要买他的身,所以也就没有让他写卖身契,刘员外把金宝的母亲埋葬之后,就把他安排在自己的绸缎庄做工。
金宝来到刘员外的店铺之后,天天小心翼翼,勤奋干活,从不偷懒,加上他能写会算,店里的进出都有他记账,记得井井有条,不出一点差错,来往的客人对他是敬爱有加,纷纷夸赞他聪慧伶俐,是个可塑之才。
自从金宝来了之后,刘家绸缎庄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日进斗金,刘员外心中欢喜,对金宝另眼相待,好衣好食款待。
在客人面前,刘员外说金宝是自己的远房表侄,得到刘员外和客人们的认可,金宝也有了一种归属感,心情也好了起来,容貌出落的更加俊美喜人。
光阴似箭,转眼两年过去,金宝已经十七岁了,也到了婚配的年纪,刘员外和夫人商量,自己只有一个女儿,需找一个能撑得起门户的男子为婿,这金宝聪明上进,家中无牵无挂,就是最好的女婿人选,问妇人如何?
妇人一听说道:“金宝是一个能干且精明的孩子,能写会算,家庭出身也不错,虽然如今败落,但招来为婿也不辱门面,我们老两口将来也有个依靠。”,夫妻二人一拍即合。
刘员外的女儿名叫刘金莲,今年十六岁,出落的亭亭玉立,犹如出水莲花一样清秀可人,和金宝是郎才女貌,很是般配。
其实金莲在店铺里见过金宝,见他面如潘安,早就对他暗生情愫,听父亲说要把她许配给金宝,当然是求之不得,羞答答的点头答应。
刘员外当下就叫来金宝,与他说了此事,金宝一听受宠若惊,说道自己没有银钱作为聘礼,刘员外说不让他出一分银钱,金宝见他美意难却,只得答应。
刘员外拿来二人生辰八字选定吉日,并准备婚嫁用品。吉日一到,刘员外大摆宴席,请来两家亲戚,一连吃了三日喜酒。
成婚之后,夫妻二人也是恩爱有加,金宝对店里的生意更加上心,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刘员外夫妇也是十分欢喜。
一年之后,金莲生下一个女儿,夫妻爱如珍宝,可好景不长,女娃在十二天的时候,清早大哭几声就断了气,金宝爱女如命,孩子死了,他悲痛万分,整日郁郁寡欢,身体日渐消瘦,不久就得了痨病。
患病之后,金宝瘦得如皮包骨头,走几步就大口喘气,店铺里的生意自然就照顾不了了。
开始的时候,刘员外夫妇还为他请先生来医治,可医治了一年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刘员外就和妇人尤氏商量,说金宝是个痨病鬼,也活不了多久了,为了女儿的幸福,只能想法把他弄走。
妇人心软,可为了女儿也只能同意,但这事不能让金莲知道,要是让她知道了,她肯定不会同意的,于是夫妇二人就心生一计,准备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金宝送走。
这天,刘员外找到金宝,说远在百里之外的鸡公山有一个游医,此人医术高明,让店里的伙计李泉陪着金宝去看看,肯定会药到病除。
金宝想到自己的这个病连累了刘家,又让自己的妻子守寡,心中十分愧疚,他也想快点好起来,好好为这个家出力,也不辜负这一家人的厚爱,于是就答应前往。
李泉赶着一辆马车,拉着金宝就出发了,马车行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一座大山跟前,二人停下歇息。
李泉让金宝去砍些柴来,好生火取暖,金宝已经病入膏肓,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他强撑着虚弱到飘的身体,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爬到林子里去砍柴,半天功夫,他才弄了一捆柴火,可他根本拿不动,于是就用藤条捆绑,双手拉着藤条艰难前行。
等他来到路边的时候,李泉和马车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心里已经明白了一切。
眼看天就要黑了,他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在这前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