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之际,蓝昭在家中换上官服。
既然已经回京,每日的早朝还是要去。
徐妙清昨夜被折腾的够呛,此刻仍然还在熟睡,蓝昭蹑手蹑脚地走出凉国公府,坐上车驾前往紫禁城。
今日还是太子朱标返京的特殊日子。
早朝过后,还有一堆麻烦事呢。
群臣在奉天殿外等候时,见到蓝昭到来,一个个的纷纷上前打招呼。
开口就是在询问太子的真实情况。
蓝昭笑着回答道:“诸位,太子落水是真,重病是假,你们也不要多想。”
“大侄儿啊,咱们自己人就说点真话成不成?”颍国公傅友德面露焦急神色。
“友德伯伯,我干嘛要骗你呢?太子好得很,今日就得返京!”
“真的?”
一群人都是抱着怀疑心理,他们所得到的消息是太子命悬一线。
朱标的生死,关系着许多人的命运前途,所以他们急切要得知结果。
蓝昭坦然笑道:“我是从湖广查案回来,期间一直在和太子商议,我之所以先回来,是得让陛下安心。”
“太子尚未返京,是他在南方坐镇,那帮藩王也能够老实点嘛。”
“要不然,你们以为陛下把魏国公调过去干嘛?”
先前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消息根本封锁不住,臣子们有所想法都很正常。
蓝昭遮蔽事实,是要为了给朱元璋解决问题。
等把隐患都给清除了,到时候朱标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臣子们都能够接受。
“咳咳!”
这时,一名老朽走了过来,众人都毕恭毕敬地作揖行礼。
“信国公。”
蓝昭自然也是如此。
信国公汤和的目光落在蓝昭身上,赞赏道:“怪不得陛下和太子都那么倚重你呢,蓝玉生了你这个好儿子,真是虎父无犬子!”
“多谢信国公夸赞,晚辈愧领了。”蓝昭说。
“老朽作为过来人嘱咐你一句,别成日和他们鬼扯。”
“是,晚辈谨记。”
要论权威和资历,在朝堂中无人能出汤和其右。
一直以来,汤和都处于“解甲归田”的状态,居住在淮西老家,从来不干预京师事宜。
这次是事出有因,朱元璋一道圣旨把他召了回来,总领京畿兵马。
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历史上,汤和也是少有的善终之人,足以可见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小子,我们俩借一步说话。”
“是。”
蓝昭在汤和面前,倒是显得唯唯诺诺,极其恭敬,被他拉着袖子来到一旁。
汤和沉声问道:“你和老朽说实话,太子到底怎么样了?”
“不太好。”
这一次,蓝昭是在实话实说。
汤和目露悲怆,继而问道:“还能活吗?”
“全看天意!”蓝昭说。
“你昨夜面见陛下,他的状态怎么样?”
“也不太行。”
朱元璋大概也是情绪负面化到了极点,才会显得那么平静。
人,终归是有个极限的。
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再怎么悲伤和愤怒,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汤和不再多问。
他只是在关切朱标这个侄儿,没有掺杂任何目的与利益。
“小昭,以前和你没什么来往,这次咱们可算是站在一条船上的人。”
“教你几招好的。”
“别光顾着京师内的事情,不妨大胆一点,把手伸到京师外去。”
汤和即不是淮西党,也不是太子党,而是“保明党”。
认真算起来,能打下大明江山,他也有一份功劳在里面。
汤和绝不愿意看见天下乱局!
那些事情,不方便自己出面,而蓝昭作为现在“皇党”的核心人物之一,上一代人的希望就压在了他的身上。
做事办事,都得让蓝昭来动手。
提示已经很明显了。
军权!
南直隶内有汤和亲自坐镇,统领京畿军队,可外边的那些军力大多都掌握在藩王手里。
这一点,蓝昭也想到了,昨天没和朱元璋说,是怕被他认为是借机揽权。
汤和和蓝昭不谋而合。
削兵权,制藩王!
蓝昭面露苦涩,说道:“信国公,这就得靠您来说了,毕竟分封藩王是陛下一手促成,我人微言轻不敢谏言。”
“你小子古灵精怪的,这时候也不忘自保!”汤和没好气道。
蓝昭对于自身的界定非常清楚。
深受器重归深受器重,以前胡惟庸不也是被朱元璋看好的很?
结果呢?
又不是托孤重臣,说话做事都得谨慎些。
对藩王动刀,首先要考虑到朱元璋的想法,他知道害处在哪里,也有削减藩王权重的意思。
关键之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