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性格粗豪的明军,可没有本多忠义那么多花花肠子。
这个明军没有读书写字的经历,他八岁开始习武,十六岁开始从军。
这十多年来,明军做的就只有三件事:练武,打仗,杀人。
以这个明军粗豪的性格,他根本不考虑什么两败俱伤或者全身而退。
明军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刀扎死这个倭国人,然后在继续去宰掉其他敌人。
所以明军的枪刺一往无前,凌厉之极。
反观本多忠义,他即便在这个关键时候,还在侧耳倾听身后的动静。
在本多忠义的身后传来呐喊,那些倭军跟着本多忠义从城里杀了出来,打算跟明军的火枪手、弓箭手同归于尽。
如果再能冲到明军的火炮阵地,将那些该死的大炮砸掉,那就死而瞑目了。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许是个非常不错的褒义词。
但是在这种生死搏杀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却成了致命的缺陷。
本多忠义只是稍微犹豫了那么一下子,明军的刺刀已经带着风雷之声,来到了本多忠义的面前。
“噗嗤!”
本多忠义的胸前一阵剧痛,胸口已经被刺刀贯穿。
他的口中喷出血沫,视线开始变得模糊。
但
即便如此,本多忠义还是能够看到对方脸上得意的狞笑。
那个明军拔出刺刀,鲜血从伤口中狂涌出来。
三棱刺刀的杀伤力在于快速对目标进行放血,停止能力非常强。
但那个健壮的明军火枪手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
他知道,战场上容不得半点疏忽。
见本多忠义没死,那个明军又是一枪刺扎了过来!
这一次,三棱刺刀贯穿了本多忠义的喉咙。
原本就身受重伤的本多忠义瞪大眼睛,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那个明军拔出刺刀,然后迅速装弹,射击。
一个个明军将士出现在他身边,为同袍当初陷入最后疯狂的倭人。
叮叮当当的兵器碰撞,倭人在激烈的厮杀中纷纷倒地。
明军倒不是没有伤亡,但这需要七八个倭人的战死,才能换掉明军一条命。
有时候遇到那种穿着厚重铠甲的重甲武斗兵,十几个倭人也都无济于事。
那些武斗兵拿着大刀或者大斧,冲进人群也不讲什么招数,直接就是抡圆了大刀乱砍。
锋利的大刀落下去,倭国人身首异处。
那些武斗兵一边打,还在一边大声唱歌。
大多数倭人听不懂明军在唱什么,但也有听得懂的。
那些明
军一边鏖战,一边兴高采烈的高声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咱们团结勇敢向前进,看准了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神户城内外,血流成河。
在遭遇了短暂而激烈的抵抗之后,明军在城墙下全歼了倭军一千多人。
负责留守殿后的倭军大将本多忠义战死,追随他出城战斗的倭人无一人投降。
也许,这算是倭国人最后的骄傲了。
因为山明时清那边的表现,让倭国人感到无比惭愧……
连夜离开神户的山明时清,可以说是头都不回的朝北边快速撤退。
在这条向北撤退的路上,明军斥候围着倭人不停的进行各种骚扰作战。
那些明军躲在附近的小山上开枪偷袭,或者胆大暴跳的跑出来袭击倭人的辎重队。
但山明时清没有丝毫反抗的念头。
山明时清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逃!
他拒绝任何形势的交战,命令手下的倭军不顾一切的逃。
这种亡命式的逃跑,竟硬生生的弄出了几分悲壮。
明军斥候小队都有些懵了。
一支斥候,通常五到三十人不等。
但就算是三十人的满编斥候小队,面对着三万五千多匆匆撤退
的倭军,也像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所以那些斥候小队就算是冲进倭人的队列,抡起刀枪疯狂砍杀,对整个战局也是无济于事的。
比如明军的这支斥候,他们十七个人从树林冲出来,杀了将近五十多个倭人,可谓战果丰硕。
可是那些倭人的表现很诡异。
他们不抵抗,也不回头,更不救助同伴。
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反冲锋就能全歼这十七名胆大包天的斥候,他们也依然是头也不回的跑掉了。
斥候队长累的满头大汗,他拄着刀,无比郁闷的擦了擦脑袋上的汗水。
“×,这么无情吗?”斥候队长破口大骂:“这帮鳖孙是打算累死老子对吧?”
周围的斥候也是一头雾水。
那个斥候队长向周围的人询问了几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倭人拼命通过这条狭长的平地通道,是打算去北边的若迪海湾。
估计那边有倭人接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