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沧北海和八皇子沧西海之间的朝堂夺嫡之势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宋家和齐家也渐行渐远互相攻伐。
所谓朝堂议事,成了菜市场一样的存在,你方唱罢我登场。
十皇子沧中海,七皇子沧南海开始结为同盟,成了朝堂上的第三方势力,但人微言轻,目前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反倒是李无锋所在的清流阵营,因为他和陈家、梁家的加入而显得举足轻重,甚至在朝堂议事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沧元皇帝在几个皇子争执难以决断之时,每每都是古冷然率先站出来解围。
李无锋冷眼旁观这一出又一出闹剧,心中却越来越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作为旁观者,他发现沧元皇帝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挑逗着几方势力的斗争,而且绝不厚此薄彼,公正得如同天平。
如果沧元皇帝正值盛年,和稀泥、搞平衡毫无问题,但如今他已是病入膏肓,朝堂上依然没有明显占据优势的皇子。
李无锋实在想不通,沧元是得多昏庸才能放任出现眼下这种明显已经有分裂迹象的朝堂!
他甚至猜测,是不是沧元属意的继承人是九皇子沧东海。
当然这种猜测毫无根据,毕竟一个远离朝堂的皇子,即便拥有北疆世家支持,也恐怕很难威慑住那些根深蒂固的帝国豪门世家。
…
陈锦瑟把杨不平的回信转给了芙蓉,并由庆安都送回王府,九天时间,她就可以传讯三川和帝都。
这个速度已经是全程马不停蹄,换马不换人才能达到的极限了。
这让李无锋对于这个女人的能力又一次有了充分的认知。
毕竟这一路上要横穿岱山、河东、河西三郡,其间关隘众多,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往返,任何一处关隘都不能有丝毫耽误。
李清音在李无锋朝堂议事返回前就已经完成了将数字转换成文字的工作。
李无锋返回后,就迫不及待的将书信拿到书房,仔细研读起来。
杨不平首先明确表示会从知语花出三川的渠道甄别内部人员。
但也说明,如果沧元皇帝确实已经病入膏肓,那么目前他手上的知语花药丸恐怕已经足够支撑到他驾崩。
而没有输送,就意味着很难追查到蛛丝马迹,探查过往记录,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这一点李无锋也曾考虑过,隐藏在三川的深喉,实际上无外乎那几名李玄机留下的老将。
只要严加防范,实际上也很难再有所作为,甚至沧元皇帝身死后,如果承继之人非这些人投靠的主子,他们恐怕会直接选择洗白,再没有办法查证过往。
但三川之战,武川失守,三川遍地狼烟,必须要有一个交代!
这是对三川战死边军的交代!
也是对小舞这些受难三川人的交代!
因为他已经开始怀疑三川之战的内幕和朝堂局势息息相关!
应该是有人意识到了镇西大将军府的超然地位对于未来朝局的影响,所以才会引西戎入局,妄图断了三川后路。
而自己的横空出世和诸多机缘巧合,已非人力所能推算,大概也只能归结于天意了!
对于沧元皇帝即将驾崩之事,通过李无锋信中所言,杨不平也给出了精准的答复。
一是他会全力确保三川稳定,以配合李无锋在帝都的影响力。
二是他会在近期抽调军策学宫中培养出来的平民边军五百人陆续以各种身份进入帝都,以便李无锋应变。
一千人的规模在数万御林军、百万帝都民众面前虽然渺小如烟尘,但运用恰当,关键时刻绝对是可以扭转局面的杀手锏。
但五百人陆续进城,肯定会引起暗卫和其他组织的注意,因此,杨不平希望李无锋寻找妥当渠道。
另外,杨不平派出边军进帝都,还因为他指出了李无锋目前没有考虑到的第三点。
砝码的作用是一锤定音,那一锤定音之后呢?
如果朝堂分裂,砝码还可能成为握在手里的底牌。
如果承继之事是大势所趋,一呼百应呢?
这个砝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甚至在这个承继过程中,那些阴谋诡计的执行者会不会恰好就是这个砝码所为呢?
那砝码最好的结局,就是飞鸟尽良弓藏!
甚至被推出来当个集火众怒的替罪羊,恐怕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杨不平的提示让李无锋的心里咯噔一下!
三川和自己目前的超然是因为沧元还没有投注,如果沧元皇帝把自己押注给了一方?
那胜也好、败也罢,三川和自己都难免惹上一身惺。
如此说来,留给自己和三川的后路恐怕所剩不多了。
但这为数不多的后路中是有一条捷径的?
杨不平的潜台词实际是在极力促成的李无锋选择这条捷径。
但李无锋却不想这样,因为他的心还不够狠,也不够毒!
李无锋放下信件,抬头望着头顶的屋梁。
任谁也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