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齐伟的话,在场的诸位皆是一惊。
什么,大唐帝国已经废除了了九品中正制度?
改用了科举制?
而且,还是世族和平民都可以参与,公平竞争的那种?!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们怎么不知道?!
竟然还能这样?
“这、这怎么可能?什么科举制,简直前所未闻!”
那名大臣听了齐伟的话后,愣了半晌,又不由反驳道。
“自古可以入朝为官者,无一不是世族大家出身,再不济也是寒门子弟,平民……平民能有几分才学?”
“怎么可能胜过世家的子弟?!”
“这二者间孰轻孰重,唐帝怎么可能不晓得?”
“使者,你这话莫不是框我们的吧?!”
齐伟看了一眼那名频频找茬的大夏臣子,并没有因为对方的质疑而激动。
他自己是通过科举制,凭借真才实学入朝的。
而此次,他能代表大唐出使大夏帝国,也是经过上面一番斟酌考量的。
可以说,在这两点上,齐伟很有底气。
人一旦底气足了,那腰杆子自然就直了,说话当然也就硬气了。
“齐某刚才所言自然是真。”
“不瞒诸位,这制度,还是我大唐储君,当朝太子殿下亲口向陛下提议的。”
“并且,科举制在大唐得以实施,也是唐帝陛下亲自点头同意的。”
“太子殿下当初向着唐帝陛下提出这提案,就是想要给大唐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殿下曾经说过,入朝为官,不该只是世家的特权。”
“寒门、平民也都应该,至少得到一次这样的机会。”
“或许在世家文采底蕴上,寒门和平民望尘莫及,但是后者比起前者更能体会底层百姓的疾苦,多为百姓着想。”
“民富,则国强。”
“而且,朝中也不能永远只有一种声音,多一种声音,陛下就等于多一双耳朵。”
“这于国家,于百姓都是大有益处的。”
齐伟这一番话说完,在场众臣皆是心头一震。
而那位一直揪着齐伟平民出身的几次出言反驳的大臣,此刻更是哑口无言。
不只是他,就连在场的诸位大臣也皆是一脸错愕的看向齐伟。
有人想要张口说些什么,却发现根本就无从反驳。
因为,齐伟刚才所言,确实是有理有据,说的头头是道。
此时,在场众人看着殿中央的齐伟,面上无不复杂。
一方面,在场的诸位大臣自身多多出身世家,一向自诩高贵,对齐伟这般平民出身的臣子,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另一方面,他们又讶异于刚才齐伟的沉稳表现,心中不禁感到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羞恼。
因为,他们竟然被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子给堵的说不出话来。
同一时间,上位的夏皇看向齐伟的目光也一下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显然,齐伟刚才的种种表现是夏皇不曾想到的。
此人虽然是平民出身,但是说话做事很稳。
从他刚才的一举一动来看,丝毫不逊色那些世家子弟。
就这点而言,就足以令人感到惊讶了。
但是此人并未受过世家的教育礼仪,那么他能如此淡定,面对其他人的质疑为什么还能稳得住?
夏皇目光微微一顿,很快就想明白了。
是底气。
是问心无愧。
想到这里,夏皇目光一闪,不由对齐伟口中提到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兴趣,心下有些蠢蠢欲动。
同时,他心中也不由又对那位大唐储君多了一丝忌惮。
他可是听得清楚,刚才这使者说,这科举制,是那太子最先提出来。
再加上齐伟提到的那楚太子说的话,也是字字在理,振聋发聩,连他听了,心下都忍不住感叹。
提出给世家、寒门平民同等的竞争机会。
还能说出民富则国强,这样的话语。
这位楚太子能从世家、和寒门平民多种角度,去联想问题。
足可体现楚太子自身的格局宏大。
而且,科举制不仅针对了世家、寒门还有百姓,与朝廷也有诸多的益处。
从眼前这大唐使者的表现来看,此人绝对是经过千挑百选筛出来的。
一般的平民,得到以见天颜,早就吓得当场下跪,瑟瑟发抖了,哪里还说的出话来?!
如今他大夏的朝野上,放眼望去也都是世家门阀。
不得不说,这始终是个隐患。
若是……大夏朝堂上也多一些像齐伟这样稳妥的寒门、平民出身的臣子……
皆时,两方不同的势力就能趋于平衡,这于朝廷安定也是大有好处。
而他作为皇帝,也可高枕无忧啊。
想到这里,唐帝看向齐伟的目光也没有了一开始的不满,脸上的笑意变得真切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