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何尝看不出来,你想扶持吕家,只不过、你真的了解吕家吗?你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吗?”
“驭人之道,并非只是单纯的驾驭,不是什么人都值得去驾驭,首先要看人品,不能为了驾驭别人为自己所用,就不顾百姓疾苦。”
“你看看徐达、李善长、李文忠、常家……咱为什么会重用他们?因为咱看得透彻,他们不会欺压百姓,他们心里有底线。”
“如果咱选择的人都是盘剥压榨百姓之人,那么他们所属的利益团体,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了。”
朱标点点头,他当然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重用,可吕家是朱允炆的姥爷家,吕家越强大,朱允炆在吕家的辅佐下,才能坐的更稳。
朱标比谁都清楚,如果他要培养朱允炆,那么开平王府常家,还有年轻将领蓝玉等人,肯定是站在对立面的。
而朱允炆这边,基本没有支持者,徐达和李文忠他们,或许都会倒向常家一脉。
也就是支持朱允熥。
朱标一开始也是左右难以取舍,朱允熥和朱允炆都是他儿子,而且都符合继承储君的礼制。
在太子妃吕氏的各种杀招下,朱标的想法倒向了朱允炆这边。
当然、也因为朱允炆在他面前表现的乖巧懂事,勤奋好学。
而朱允熥呢?前几天见了一次,表现胆小懦弱,后来更是好几天没见过,让他少了亲近感。
“爹、儿臣对吕家了解虽然不是很多,但并未听说他们犯过什么大事。”
“如今雄英他已经……儿臣也要为未来考虑,儿臣膝下是允熥和允炆,儿臣看过他俩的表现,感觉允炆这孩子无论是心性,还是各方面表现,都要强于允熥那孩子。”
“所以、儿臣想培养允炆,只不过、允炆没有什么依仗,只有吕家。”
好家伙!
朱元璋差点都气笑了,培养朱允炆做储君?咱大孙的位置呢?
想都不要想,储君之位只能是咱大孙,玉皇大帝来了也没用,咱朱元璋说的。
“标儿、既然你都知道允炆没有依仗,如果你选择了允炆,势必要为他清除一切障碍。”
“也就是说,开平王府常家,还有年轻将领中的蓝玉等人,都只能被清除,你考虑过后果没有?”
这!!!
常家是太子妃常氏的娘家,而且常家哥几个跟朱标打小就熟悉,他怎么下得了手。
再来说蓝玉,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就是太子妃常氏的舅舅,朱标也要喊一声舅舅。
而且、蓝玉大不了朱标几岁,他们的关系也特别好。
如今常遇春病逝,徐达和李文忠,傅友德等将领年纪都大了,大明武将需要蓝玉他们这些年轻将领顶上去。
朱标是上过战场的,深知一个优秀的将领有多难培养,只是培养都不行,还需要有天赋。
因此、像蓝玉这种年轻一代的优秀将领,是大明不能轻易放弃的。
朱元璋看着一脸纠结的朱标,心里忍不住吐槽,你纠结个狗屁,朱允炆虽然也是咱孙儿,但他永远都不会有机会。
“标儿、你想那么长远干嘛,允炆和允熥才五岁和四岁,连大本堂上学的年纪都不到,他们现在就应该无忧无虑的玩耍,你监国这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无论他们谁被选中,以后再也没有快乐,有的只是看不完的奏折,有的只是各种政务。”
这!!!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朱标是深有体会,他现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别说出宫去玩耍,就算在皇宫溜达的时间都没有。
朱元璋继续说道:“更何况、你才二十多岁,你还年轻,你现在连皇位都还没坐上呢,等你退位,都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这!!!
好像又很有道理的样子,自己今年才27岁,老爹也还气血旺盛,过个十年再培养储君都不迟。
“爹教训的是,是儿臣太心急了,应该给允炆和允熥他们有快乐的时光。”朱标认错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心里却在想,允熥和允炆就应该去玩乐,一直玩乐下去,以后当一个衣食无忧的王爷。
皇位就别惦记了,皇位水很深,他们把握不住,只有咱大孙才行。
至于标儿麻,要不让他坐一次龙椅,当一会儿的皇帝,然后直接传位给咱大孙。
“行吧、宫里就交给你了,别的政务可以放一边,你现在要盯紧的是改革推行和赈灾事宜。”
“北方百姓已经够苦了,已经有很多人家如同咱家一样,爹娘被饿死,兄长被饿死。”
“是咱老朱家对不起他们,咱老朱家不能再让惨剧发生了。”
朱元璋眼眶发红,说话都哽咽起来:“对了、你要派人去沿途监督,如果有贪墨赈灾粮的官员,直接抄家打入昭狱。”
“咱另外给你一个千户锦衣卫署,让他们暗中监督,行使权宜。”
朱标郑重的点点头:“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做好赈灾事宜。”
朱元璋交代好一切,在太监王二狗和毛骧的陪伴下,快步朝着内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