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今日你当众审批衍圣公一门,恐怕已经有人去通风报信去了。”
李善长岔开话题,眉头紧锁:“虽说衍圣公一门,早不复他们先祖的光辉,但他们一门确实是知识渊博,能教化启智。”
“若是他们提前逃跑,逃往漠北草原,西域,或者是倭国,那就是心腹大患。”
“这些地方的人都野蛮愚笨,若是得到衍圣公一门的教化,传授他们知识,便会启智开蒙慧,或者是辅助这些国家,只要给这些国家时间发展,到时候将不堪设想。”
“而且、他们跟各地的士族有剪不乱理还乱,错综复杂的关系。”
“若是他们暗中勾连,里应外合 ,天下必将大乱……”
闻言、冯胜和太子朱标脸色顿时大变。
孔氏一族之所以在读书人心里的地位堪比君王,除了孔子他老人家的威名。
还有就是孔氏一族掌握的各种典籍,以及他们一族有学识的人。
毫不客气的说,孔氏一族人人饱读诗书,就连仆从都不是文盲。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这才是孔氏一族真正的底蕴。
“爹、儿臣这就命京营的人出发曲阜县。”朱标焦急道。
如今的孔氏分散在大明各地,主要的有两支。
一支是北孔,一支是南孔。
金国灭北宋,孔子嫡后长孙衍圣公随南宋宋高宗南迁,建庙于衢州,是为南孔。
元朝侵占华夏以后,元朝皇帝下诏,召南孔衍圣公回山东孔府袭爵,被南孔婉拒。同时,南孔让岀了世袭爵位,此后衍圣公改由山东孔家支系世袭,是为北孔。
这一点,南孔还是有骨气的。
只可惜、元朝为了统治的合法性,对孔子尊崇,对孔子后裔优待,后来的南孔也挡不住诱惑,有不少人出仕为官,成为了元朝的帮凶。
因为元朝扶持北孔,北孔比南孔发展的好,如今洪武时期也是如此。
所以、如今孔氏的大本营在山东曲阜县,汇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孔氏族人。
当初朱元璋为了拉拢读书人为朝廷效力,也只能派遣大将军前往山东曲阜县,传召北孔衍圣公孔克坚觐见,也就是站台。
只不过被婉拒了,孔克坚折中……让他儿子孔希学代他入京。
被惹恼的朱元璋,修书一封派人送给孔克坚,内容是……我朱元璋,虽是布衣起家,但乃天命所归,任何人不可违背。我听说你生病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你没生病,却假装称病不来见我,这绝对不可以,希望你三思。
孔克坚见了书信内容,吓得一哆嗦,立马日夜兼程入京觐见。
等朱元璋见到孔克坚以后,直接喊他老秀才,要知道孔克坚在元朝的时候,孔克坚是元朝世袭公爵、官至二品、还是礼部尚书等。
朱元璋还对孔克坚说了耐人寻味的话,直言曲阜孔氏在我朝再出一个“好人”等。
朱元璋笑着说道:“无需担心,咱早就想到在些了,在公开审批衍圣公一门之前,已经命人前往了山东曲阜,衍圣公一门,一个人也别想逃。”
“至于南孔……”
朱元璋说着顿了顿:“等查证浙江衢州的孔氏族人,有罪的腰斩,无罪的全都分散到全国各地去,大明缺读书人,让他们去发光发热,行教化之道。”
李善长他了暗暗佩服,不愧是朱元璋,不谋而动,他们的担心全都是多余的。
“上位、说起孔氏,我以想起孔克坚这老家伙就来气。”
冯胜咬了咬牙,当初徐达亲自前往传召,孔克坚居然装病。
他们这群武将,可以说是情同手足 ,孔克坚是在羞辱徐达,他们能不生气吗?
“上位、当时不仅山东曲阜有孔氏,浙江衢州也有,是孔子第48代嫡长孙孔端友的后代。是南宋封的衍圣公,是汉家人封的衍圣公,比起山东曲阜孔氏的衍圣公更名正言顺,你为啥选择的是山东曲阜孔氏?”
对于这个问题,李善长也想不明白,就孔克坚在元末做的那些事,朱元璋恨不得抽他的筋扒他的皮。
朱元璋无奈叹气道:“你以为咱想吗?咱也是无奈之举。”
“从北宋末年到洪武初时,淮河秦岭以北,已经丢了3百余年,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咱们汉人的同化能力很强,当初的百越,如今只剩下极少的土司部落。”
“可同样的,咱们在同化别人,别人也在同化咱。”
“咱为什么发布,其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于是百有余年胡俗悉复中国之旧矣。”
“因为北方被蒙古人统治的时间太久了,胡风盛行,大量汉人都习惯了蒙古习俗。”
“为了不让南北加剧割裂 ,最好的就是选择北孔。”
“北孔和南孔的儒学思想区别是关键,南孔文化注重礼仪、道德和人文学科,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品格塑造等等。相比之下,北孔文化更注重传统经典和历史的传承。”
“也就是说,北孔那套思想,利于恢复北方人的汉家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