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美美的享受过后,出门揉了揉圆鼓鼓的肚子,想起那句至理名言:挣钱不挣钱,混个肚子圆!
这时,手机上的配送平台已经同步显示订单出餐了。
接着,轻车熟路,骑上我的小跑车‘闭’着眼来到商家处。不是规规矩矩拿到餐开始配送,而是习惯性的倚着门框和正坐在凳子上削土豆皮的老板娘‘打情骂俏’起来。等到穿着满是油渍围裙,挺着大肚子镶满金牙的老板举着‘猪肉手术解剖刀’从厨房冲出来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危险。跟着,迅速从门口保温箱里拿上做好的餐品,拔腿就跑。临了,还不忘回头和老板娘再说上一句:“ 等我回来!咱俩接着聊啊!”
其实整个外卖商圈前身是上世纪90年代末建成的商业广场。在那个年代规模算是不小了,属于比较豪华的。可现在,由于互联网络的兴起,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原来那些大大小小的做服装、烟酒百货、影音娱乐的商铺只能改成了不依靠堂食的专业外卖店。
像这样的外卖店大部分都是夫妻店,也有全家店,就是一家人都在店里忙活。老人们负责洗菜、摘菜、切菜;丈夫负责炒菜;妻子负责配菜以及打包;他们的子女们,也大多都在这边上学。大都市生活节奏快,这样只做外卖的店铺由一个个的小家庭组成,又承载了多少家庭的伙食供应。
我喜欢和他们相处的那种感觉,平时他们忙不过来也帮他们洗洗菜;摘摘菜;临时照看一下孩子。有时,他们出门进货也帮他们看看店铺。而他们,也对我们这些送外卖的群体比较放心。
偶尔也会有摩擦,也会因为做不出来餐而拌嘴。发誓,再接他们家订单就是孙子。但是,过不了几天气儿消了,就把这茬儿给忘了。等再接到他们家订单时,态度又会有所缓和。因为多数骑手们也明白一个道理,商家也不想耽误骑士,有时候订单太过集中他们也不能分身乏术。
手上的订单拿到后,开始做合理的配送安排,不像最开始新手期的手忙脚乱。记得自己也是新手时,第一单外卖递给顾客时曾经心跳加速,语无伦次,手抖得厉害,像是得了帕金森。现在回想,简直可笑至极。
驶出外卖商圈驾驶我的小跑车一路向西骑行,大大小小的厂区整齐匀称,错落有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大理石包裹的一座座工业楼,具有朴实的风格以及建筑物固有的凝重气魄。
道路干净整洁,人车稀少,柏油路面宽阔,两旁树干葱郁。隔离带的绿植,被绿化工师傅修剪的板板正正。人行道与厂房铁丝网围墙之间草坪嫩绿,偶有斑鸠和麻雀飞下三五觅食,行人信步经过其却不惊。厂区门口执勤的保安大叔在太阳伞下伫立,斜眼欣赏着不远处飞禽们相互争食的场景。倚在门卫室的流浪猫弓起身姿,伸着懒腰,也闲来无趣的顺着墙角撅着尾巴一摇一晃走起了猫步。
经过小石桥,才会体会到什么叫江南水乡。桥体虽然是近期修缮,但是依旧保留了几百年前的祥云石柱。石柱经过岁月打磨,比起现代汉白玉栏杆更具有年代的沧桑感。
河岸两边河防工程坚固,石砌布局整齐。河边有三三两两钓鱼人的身影,太阳伞下,钓鱼人叼着烟卷坐在高级钓椅上翘起二郎腿休息。有的手持鱼杆,正全神贯注得注视着前方的浮标,享受着人鱼博弈的刺激。
微风轻吹,河水泛绿。
当地渔民夫妇撑着桨划着老旧木船,晃晃悠悠从桥下经过,水面上开始泛起一道道形似对号的细小波纹。两岸垂柳枝条细长,长到枝条能扎到水里随着波纹轻摆。时有鲤跃龙门,惊的钓鱼人们叹呼打趣:“ 完了!完了!这下子咱们身份暴露啦! ”
每一次的配送工作,我都能当成是一次自驾游。虽说是时间短暂,且全程不需要导航的自驾游,但也能观赏着周围每天微变的风景;能接触各行各业不同的人群;更能欣赏厂区门口造型迥异字体多样的公司门企。
偶有无聊,我会打开电动车蓝牙音箱,播放上一曲喜欢的音乐。随着音乐的动感节奏,骑行中肆无忌惮的高歌呐喊。
我有时也会骑着电动车专门压线,就是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那条白色实线,尽量让轮胎保持不驶出白线以外。锻炼了平衡能力,也锻炼了平和心态。
整个中午,就像这样几次往返过后便结束了。
时间已近下午两点,肚子里传出了大蛤蟆的叫声。
除了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标准就是短时间内不重样,米线、面条、馄饨、快餐、麻辣烫、水饺、黄焖鸡米饭循环播放。加量!一定要加量!
男人就应该对自己要饱一点,不能因为身材原因阻挡了自己的任性。
吃饱喝足,我来到商圈旁的公园小恬。这里有这么十来棵枝繁叶茂说不上品种的大树,每棵大树下都有围成四方的长石凳。也刚好,能同时容纳四个人躺下。
下午,基本上没什么外卖订单,骑手们一般都会选择来树下休息。
我找了个没人的石凳舒舒服服的躺好,迎面望向天空。蔚蓝的天空,被浓密的绿叶所遮挡,就连这初秋午后强烈的阳光都被叶子分散成一缕一缕。拿出手机把接单铃声设置成最大,以防平台派单睡的太沉听不到。伴随着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