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颉利的退去,长安城中上至皇帝李世民,下到普通的平民百姓通通都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内心的担忧。
李世民鉴于此次的教训,迅速跟大臣们商议之后,对京畿道的兵力部署进行了调整,加强了京畿道的防御力量,不能让突厥兵临长安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一次剑走偏锋夜无忧唬住了颉利,下一次大唐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因此京畿道以及边境的防御就显得尤其重要。
夜无忧对着众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陛下,各位同僚,军事上的事情我就不插嘴了,陛下和众位已经讨论的很清楚了,我想说的是,通过这次事情发现,我们大唐的情报传递效率太低下了!从我们收到情报,到颉利兵临渭水,只有短短的三天!”
夜无忧看着殿内的众人,见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继续说道:“我们的情报仅仅比颉利快了三天!以至于我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这次是颉利,下次是谁?吐蕃?吐谷浑?还是高句丽?如果我大唐还不改善这种情况,我想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此类事情发生!”
杜如晦听完夜无忧的话出列说道:“晋国公啊,我们大唐的情报已经是很快的了,从发生战事的那一刻起,就是八百里加急日夜不停地送往长安,这已经是极限了。”
夜无忧点点头,杜如晦说的是实情,按照大唐现在的思维还是那种古老的传递方式,上限也就是这样了。接过杜如晦的话题夜无忧说道:
“克明兄,你可曾想过,如果我大唐二十里设一个驿站,并且遍布全国,任意两个驿站之间皆可相通,到时候不管大唐何处发生大事,通过四通八达的驿站都能短时间上报长安,这样以来朝廷做出决断更加快速,能够极大减少损失?”
没等其他人说话,李世民直接就否决了夜无忧这个想法:“靖宇,你说的固然好,可是你想过没有,按照我大唐的国力,根本无法实现二十里一个驿站,并且还是铺满全大唐。这种规模,国库有多少银子都支撑不起的。”
时代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李世民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成本,是直接国库出钱养活这些驿卒,而不是考虑如何增加收入。
夜无忧胸有成竹微微对着众人一笑,开口说道:“各位想的都是支出,那么各位是否考虑过如何增加驿站的收入?不说将来,现在大唐的驿站功能都十分单一,除了接待来往的官员,以及行商之外,就是传递军情。可是军情也不是天天有的,这些驿卒们一年之中有大半的时间都是闲着的,等待朝廷的饷银养活。”
众人不太明白夜无忧要说什么,只有戴胄似乎明白了一点。
夜无忧只好继续说道:“也不是要一下子就铺开这么多的驿站,在现有的驿站基础上,现在大城之间增设驿站。而这些驿站以后不仅仅保持原有的功能,也可以开展其他的功能。比如有人想从幽州给长安的亲戚写信,以往都是找商队代送,那么这个功能驿站也可以有,而且更加方便。”
“再比如,我在凉州,要给陛下一些凉州的土特产尝尝,以前都是派专人送来长安,不免浪费人力物力,那以后交给驿站代为送达,按距离收取费用,驿站是不是又可以增加收入?”
“再举个例子,驿站以后接待过往官员,那些官员也必须付钱,按照享受的服务收取对应的钱财。那驿站也不仅可以接待官员,平常路过的商人,游客,是不是都可以接待?同时驿站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售卖,这又是一笔收入。等到大唐的百姓们逐渐熟悉了驿站的功能,诸位想想,驿站是不是可以创造海量的财富?”
夜无忧的这一番话语,给大殿内的众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驿站竟然有这么多的门道,而且夜无忧说的都是可行性非常强的,都是可以看到结果的。
李世民理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按照你的说法的确可以,但如何保证驿卒不偷懒?这些驿卒完全可以为了自己省事而偷偷拒绝服务。”
李世民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的确李世民说的情况有很大的概率,甚至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这种情况不解决那驿站迟早就会变成一个空壳子,失去意义。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将驿站收入的一部分做为奖励分发给驿卒,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第二,根据地区人口的不同,给驿站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完成了有奖励,未完成有处罚。第三,设立专门管理驿站的衙门,从地方到朝廷都需要有专门的衙门管理,百姓们可以对所在的衙门投诉,各级衙门也要承担监管责任。”
夜无忧侃侃而谈,他所说的其实就类似后世的邮政部门,后世有着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虽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比起大唐的驿站,先进的可不是一点点。
魏征一直没有说话,等到夜无忧把里面的门道以及解决的办法都完全说清楚了,魏征才起身对李世民行礼:“陛下,晋国公所言,利国利民,臣赞同晋国公的建议。”
夜无忧好奇了,前几天这个魏征还上奏弹劾自己不尊礼法行事狂悖,今天怎么就支持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