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明知故问,让朱棣心生不屑。
朱棣目光凛冽地盯着城上的朱允炆说道:“皇上明察,草民乃太祖高皇帝子孙,身上流淌着太祖的血液,草民是奉太祖遗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四叔,你所谓的奸逆不知道说的是何人啊?”
“哼”,朱棣冷哼一声,道:“齐泰,黄子澄,黄观等之流”
“四叔,你口中的奸逆,他们可都是太祖爷爷给朕亲自挑选的肱骨之臣,你这是不是公然违背太祖的遗训啊”
“皇上,这些逆臣趁太祖皇帝年事已高,欺瞒太祖,诓骗太祖,这些欺世盗名之辈,我太祖子孙人人得而诛之,他们逆臣戴刀,昏庸而无德,鲜耻而寡情,欺世盗名,肆志横行,俾污史实,败纲乱常,刑戮在口,怀分疆裂土之心;存祸国殃民之意......”
朱棣张口就来,这是他起兵清君侧的讨伐檄文。
“行了行了,四叔,你的清君侧檄文朕看过,真乃千古好文章,不知是何人所写啊?”
“此文是一个对逆臣深恶痛绝之人所写”
“四叔可否给朕引荐一下这位高人啊?让朕也看看,什么样道德败坏之人才会写出如此颠倒黑白,满口谎言的文章”
“皇上,请你自重”,朱棣怒斥道。
“我自重你个吊毛”,朱允炆突然像无赖一般蹦出一句脏话,让人无不震惊,皇上怎么能说出如此污秽之语。
“皇上,你简直是太给太祖皇帝丢脸了”
“少在那里假惺惺的自作崇高假仁假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觉得朕会不知道吗?不仅仅是你,还有你身边的人,没一个好东西,那篇檄文写的的确好,朕看了都叹为观止,可惜,写此文的人,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伦不类,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却是一个弑杀成性的禽兽”
朱允炆情绪激动,根本不给朱棣说话的机会,突然大喊道:“道衍,你这个妖僧,你敢站出来让朕看看你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吗?”
朱允炆的话,让人不明所以,道衍是谁?皇帝为什么专门要提这个人?
可是朱棣和他手下的那些大将们听了皇帝的话,大吃一惊。
皇上怎么知道道衍大师的?看来皇上也知道讨伐檄文是道衍大师的手笔。
这怎么可能呢?道衍大师除了燕王最信任的一些人知道以外,根本没人知道道衍大师的底细,皇上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是燕王府有皇帝的细作?
朱棣听完朱允炆的话,不仅大吃一惊,额头更是冒出丝丝冷汗。
道衍不可能站出来,更不可能暴露在世人面前。
朱棣说道:“皇上,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呢?传言皇上身体欠安,经常胡言乱语,今天,我信了,原来是真的,皇上,为了江山社稷,你要保重龙体啊”
“嘁,四叔,装的挺像的,我是不是在胡说八道,你最清楚,今天难得有机会,这么多人,朕给所有人讲个故事吧”
朱允炆不管不顾,管你现在是不是在打仗,管你听不听,反正他已经开始在讲了。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这个道衍谁都不选,就是要随侍燕王,当时,这个妖僧送了燕王一份大礼,你们知道他送了燕王什么大礼吗?”
不等人回答,朱允炆自己回答道:“他送了燕王一顶白帽子”
朱允炆说完,顿时城门上,城门下开始有些骚乱起来。很多人不知道道衍送了燕王一顶白帽子是什么大礼,可是有人知道。
王上白,是为皇。
朱棣此时脸色大变,一阵红一阵白,这都是十八年前的事情,况且,当时道衍和朱棣说话的时候,只有他们两个人,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他们的对话,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皇上,你满嘴胡言乱语,你脑子病的不轻”,朱棣恨不得把朱允炆按在地上暴揍一顿。
“你急什么急,朕还没说完呢,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道衍送给燕王的大礼是什么,那我就给你们解释一下,王上白,就是皇帝的皇,朱棣,你莫不是在太祖在世的时候,就有了造反之心吧?”
这一下,朱允炆把话说得在明白不过了,即使不认识一个字的人,也知道道衍送的是什么大礼,原来是让燕王做皇帝。
朱允炆的话,让现场十几二十万人开始窃窃私语。
“你放屁”,朱棣也怒了,不再忌讳什么君臣之礼。
“朕知道你不会承认的,但是道衍有没有和你说送你一顶白帽子,你自己最清楚,天理昭昭,你觉得隐瞒得了世人,能瞒得过天眼吗?朱棣,你狼子野心,十八年前太祖还在世你便有了造反之心,道衍就是你狼子野心的人证”
“草民根本不认识什么道衍”,朱棣语气轻蔑地说道。
“哈哈哈”,没想到,朱允炆听了朱棣的话,哈哈大笑起来,朱允炆继续说道:“朱棣,你不承认不要紧,你早就有造反之心,并不是只有这一件事,朕知道你的事情很多,你听朕一一给你道来”
“你为了得到皇位,可谓是丧尽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