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独立二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衡独立一团。
朱允炆也怕他们圣宠太浓,让他们生出不好的习气,如:目中无人,自视高人一等,丢失他们原有的做人本性。
朱允炆带着骑兵,不到中午的时候,便回到了观音门。
城楼上杀声震天,不断地有伤员从城楼上运送至伤兵营,朱允炆下马,一刻没有停歇,便上了城楼。
孙大和孔祥二人紧随其后。
“盛庸”,朱允炆一上城楼便看见了正在指挥的盛庸。
“皇上,你怎么回来了?”,盛庸连忙来到朱允炆身边问道。
“现在什么情况?”
“皇上,如你所料,叛军果然是假拔营,真攻击,从今天一大早,叛军朝城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耿将军呢?”
“耿将军在城门那边指挥,叛军一直在撞城门”
“孙大孔祥,立即让独立团全体人员,上城楼支援”
“是”
“盛将军,放心,独立团的人马上就都回来了,步兵正在路上”
“好,这下我就放心了”,盛庸终于松了一口气,叛军攻城太猛烈,照这样下去,不出半日,观音门必被攻陷,幸亏皇上带着独立团及时赶到。
朱允炆望向城墙下密密麻麻的攻城士兵,心中一阵胆寒,如果再迟回来半日,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朱允炆望向远方叛军的大本营。前面竖起了十几根旗杆,每个旗杆上,最上面全都吊着一个人,血肉模糊,耷拉着脑袋,显然早已经断气,看得只叫人心惊胆战。
“盛将军,他们那里吊的是什么人?”,朱允炆问道。
“皇上......”,盛庸表情痛苦,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朱允炆的心头。
自己人?不可能啊?他们根本就没人出城门,叛军根本抓不着。不对,斥候......
“盛庸,那些到底是什么人?”
“皇上,他们是向阳,方铁生,还有其他派出去的斥候”
朱允炆顿时感觉眼前一阵晕眩,脑海里浮现出向阳过往的情景:“皇上,我叫向杂碎”,“皇上,我也想听故事”,“皇上,叛军那里臭气熏天”......
“向阳,方铁生”,朱允炆口中默念二人的名字,这些斥候,朱允炆也只记得他们两个人的名字。
就是他们,这一路给朱允炆带来了叛军的第一手消息,如果没有他们,朱允炆从镇江到京城,不会这么顺利,是他们冒着危险打探消息,让朱允炆每次都能从容面对。
“盛庸,他们还活着吗?”,朱允炆红着眼眶问道。
“皇上,他们遭到了非人的折磨,早已经断气了”
“孙大,孔祥”,朱允炆突然一声怒吼,吓得刚带领独立团上城楼的二人浑身打颤,皇上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难道是盛将军又惹皇上生气了?
上次见皇上这么生气,就是因为盛庸不听指令,擅自行动,致使独立团白白死了六十多个兄弟。
“在”,孙大和孔祥赶紧应答道。
“给我杀,狠狠地杀”,朱允炆咬牙切齿地说道。
“遵命”,孙大和孔祥二人对视一眼,不知道谁惹了皇上。
孙大和孔祥率先回来的独立团立即投入了战斗,后来,孙大也看见了对面旗杆上吊着的人,他这才知道那些人都是独立团派出去的斥候,他们可都是独立团的人。
孙大也怒了,也明白皇上刚刚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
向阳,这可是皇上御赐的名字,虽然独立团很多人都见不到向阳的人,因为向阳根本不在独立团待着,他总是在叛军的最前线打探消息。
别看现在孙大是独立团的负责人,也别看小宝和林忠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可是和向阳比较,他们都得靠边站。
向阳,这个名字就不得了,足以让大明朝很多大达官贵人见了向阳都得恭恭敬敬,每次有斥候回来禀报消息,皇上总会叮嘱让他们小心,尤其是每次都要带话给向阳,叮嘱他多加小心。
偶尔向阳自己回来禀报消息,皇上必定会亲自见向阳,嘘寒问暖,临走的时候,还要给带很多干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上对向阳比对别人更加上心。
不为别的,向阳的工作是最危险的,也是最重要的。
孔祥现在也是独立团的成员,向阳的大名他也听说过,知道名字都是皇上御赐的,可是还没来得及见一面。
皇上的愤怒,孙大的愤怒,还有老独立团成员的愤怒,感染了新加入独立团的禁卫军,能成为独立团的一员,原来是这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活着的时候,他们是兄弟,当被人杀了的时候,有这么多人想着你,会愤怒,会悲伤,会拼命为你报仇。
此时此刻,是对战友,对兄弟,每天喊着要团结,互帮互助最好的诠释,也是独立团的魂。
朱棣大本营。
朱能急匆匆回来禀报道:“王爷,皇上回来了,出现在了城头上,而且,现在城上的战斗力不止提高了一倍,不知道为什么士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