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敬不理解,小东子也不理解朱允炆,有些事情,完全没必要皇帝亲自去做。
朱允炆也不是傻,所有的事情如果都亲力亲为,估计他会累死。可有些事情,必须他亲自去做,因为没人知道他心中所想,也根本没人能理解朱允炆心中到底是怎样的的一个世界。
户部衙门外,户部的所有人现在全部都在门口送皇上离开,刚刚拦着皇帝不让进的守卫,赶紧把皇帝和小东子的马牵了过来,正欲上马的朱允炆突然停住了。和身边的小东子说道:“差点忘了,去工部,土改和建厂要同时进行”
“啊?是,皇上”
“皇上,工部在这边”,卓敬一听皇上又临时决定去工部,连忙上前充当引路员。
朱允炆在前面走,后面跟了一堆人,都是户部的各级官员,这阵势才像皇帝出行的阵势。
工部衙门口,张国安已经在等候了,皇帝到六部的消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到了各部门。
“张国安,纪念碑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看见张国安,朱允炆直接问道,一点不拖泥带水,一边问一边朝工部衙门里走去。
张国安拱手行礼,一边跟着朱允炆的步伐,一边汇报道:“禀皇上,设计已经完成,碑文也已经写好,只等皇上过目,几日便可修建”
“嗯,把碑文拿来给朕看一下”
“是,皇上”
工部衙门,朱允炆毫不客气地坐在主位,下面一群人站着,都是朝中重臣,户部尚书卓敬,国土资源部尚书杨士奇,工部尚书张国安,还有一群大小官员。
朱允炆看着碑文的内容,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这碑文写的好,但让朱允炆不满意的是,碑文的内容用的是文言文,朱允炆读起来都费劲,何况是不认字的老百姓,即便念给他们听,他们也不懂是什么意思。
“张国安”
“臣在”
“碑文重写,用白话写,这碑文,不是写给读书人的,是写给天下所有人的,朕要所有人都能读懂才行,还有,你写的这碑文,因为战争牺牲的那些兄弟们,他们也听不懂啊”
朱允炆说着,有些伤感,随即继续说道:“还有,不要给朕歌功颂德,如果没有不怕牺牲的士兵,这场战争打不赢,这不是朕的功劳,是全体官兵的功劳,所以,碑文要赞扬的,是他们,而不是朕,你可懂朕的意思?”
“臣......明白”
“明白就好,重写,写完再让朕看”
“是,皇上”
“宣传部的有人在这里吗?”,朱允炆突然看着所有人问道。
“皇上,臣金幼孜,是宣传部的右侍郎”
“金幼孜,嗯,朕知道你,在宣传部好好干,朝廷和老百姓之间,就靠你们搭桥建立联系,观音门之战,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士兵,比如独立团的斥候向阳,他们的故事,是你们大明晚报宣传爱国,爱民,大明军队作战英勇的最好素材,不要整天待在衙门里,你们要出去,去民间,去基层部队发掘和了解他们的故事,给老百姓带来积极向上的导向,这才是你们应该做的,朕给你一个任务,去找独立团,把斥候向阳的故事,给朕好好写一写,写好了随时让朕看,知道了吗?”
“臣领旨”
“朕等着你的文章,还有,用白话写”
“是,皇上”
“张国安,朕要在青龙山建厂,修建厂房,工部召集有经验的工匠,三天后在青龙山集合,劳工不用操心,朕已经找到了,还有,图纸朕已经都画好了”,说着,朱允炆从怀里掏出一沓图纸,从里面抽出两张交给张国安。
“这是最先要建的厂房,一个水泥厂,一个砖厂,你们先看一下,不懂的再来问朕,三天后朕也会在青龙山办公,随时监督,也方便随时解答你们的疑惑”
“是,皇上”,张国安接过图纸,脑子里一片懵。
砖厂他能理解,但是水泥是什么东西?
不仅是张国安懵,其他人也是一脸懵。
“行了,就是这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土改和建厂房,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才行,哪一个也不能落下”
朱允炆站起身来,像是在和别人说话,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说完,朱允炆径直离开工部衙门,从进到工部到离开,不超过一刻钟,朱允炆甚至都没来得及喝一杯茶水。
众人看着皇帝和小东子骑马离开的背影,每个人的心里,心思各异。
现在的皇上,行事风格,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来去匆匆,来了就是直切重点,根本没有多余的繁琐礼节,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皇帝的改革,最大的受惠人,是老百姓,这已经在朝堂和民间达成了共识。
皇帝做的每一件事,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就像在观音门建的纪念碑,碑文要求白话,为什么,就是要老百姓听得懂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朱允炆不会去做那些华而不实的事情,他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还有刚刚皇帝交代金幼孜的事情,要去写一个斥候,皇帝想赞扬什么,想提高谁的地位,大家心里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