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锦的窘境解除了。
她也开始安心养胎,不必再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发愁。
徐妙锦肚子里的婴儿在一天天长大,外面的世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盐问世,牙膏牙刷问世,造价低廉的白纸问世。每一个产品的出现,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的认知。
京城范围内分到土地的老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希望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和照料,盼望着有个好收成,京城贫苦的老百姓有了盼头,看到了生活好起来的希望。
青龙山成片的房屋在修建,更多的青龙山工人开始入住。
商铺,学校,宾馆,会议厅,广场,水泥路都在青龙山同步修建。
香皂,肥皂,洗衣粉,卫生纸这些日常最常用的物品工厂也开始进入筹划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招聘更多的普通百姓进入工厂也被提上了日程。
独立团成立整整一年,开始有退伍兵的出现,退伍之后的生计,朱允炆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京城衙门的捕快,地方衙门的捕快对于这些独立团的退伍兵来说,是最好的安置。
同时也强化了让适龄男子入伍当兵的意愿,当兵不再是一辈子的事情,当兵是有前途的。
捕快是退伍军人的一个选择,还有一个就业的机会,就是在青龙山。
朱允炆已经开始着手组建兵工厂,把现有兵器司的全部人拉到了青龙山,生产的东西不是现在已经有的火铳,而是真正的步枪,子弹,手雷,迫击炮。
进入兵工厂的人,待遇肯定更好,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进去的,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保密纪律性,独立团退下来的老兵就是兵工厂工人最好的选择。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朱允炆规定,青龙山的兵工厂,只有经过严格审查的独立团退伍军人才能进入兵工厂。
有退伍的人,便有可空缺,独立团也开始在全国所有的卫所发出了征兵通知。
进入独立团的人,忠心,觉悟,能力,身体素质,一技之长,吃苦耐劳都是必不可少的进入独立团的敲门砖。
独立团虽然开始扩招规模,由原来的一万人扩充至一万五千人,但独立团的编制依然炙手可热,进入独立团也成了所有当兵人的一个梦想。
独立团的训练科目也在改变,强调拥有超强的身体素质以外,皇帝增加了一个新项目,每天每个人拿着一根木棍,练习瞄准和平稳度。
没人知道练习这个将来要做什么,但独立团强大的纪律意识,让每个人都在认真训练,独立团可是有末位淘汰制度的。
不合格,淘汰,违反纪律,淘汰,不服从命令,淘汰,淘汰.......
青龙山生产出来的酒,糖果,食盐,牙膏牙刷,白纸,经过市场的检验,都是当世最畅销的产品。
每天都日进斗金,别人只看到了皇帝赚的盆满钵满,可没看见皇帝花钱如流水一般。
朱允炆把挣来的每一分钱,全部用在了建设上,开新厂房,工人的工资,青龙山的基础建设,产品的研发,原材料的获取。
当然,现在青龙山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集中在京城,只有少量的产品到了京城以外的地方。
商人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一直在打探成为皇帝供应商的条件。
青龙山大会议室修建完成后,朱允炆便在大明晚报上刊登了面向全国征召代理商的消息。
一时间,青龙山涌入了大量的商人,朱允炆修建的大型旅馆,大型饭店便派上了用场。
面向全国征召代理商,也是在为土改推向全国做准备。
想做皇帝的代理商,条件很简单,用土地,用良田来换。
这期间,朱允炆又罕见地上了一次早朝,早朝的目标很简单,让所有的官员,放下手中的工作,到京城分到土地的老百姓家中去调研。
去了解百姓心中的所想,去真实地了解土改一年后他们生活的变化,还有他们对生活的期盼。
如朱允炆所料,反馈回来的消息一片大好,老百姓有了土地,便有了奔头,对朝廷的拥护也达到了让人咋舌的比例。
现在还有人反对土改吗?谁反对就是和老百姓作对。
但土改推向全国谈何容易,土地从何而来?不能从地主土豪贵族氏族手里抢吧?
朱允炆当然不可能去那么做,现在这个社会,统治阶级是地主阶层,朱允炆摆脱了地主阶层的标签,还要想办法把其他人都改变了。
不能硬来,真把他们惹毛了,朱允炆这个皇位还坐的稳吗?到时候到处都是起义军,还谈何发展?
所以,面向全国征召代理商,也成了朱允炆获得土地的办法。
不偷不抢,全凭自愿,想成为代理商挣大钱,还想把着土地不放,那是不可能的。
形势在发生变化,是要紧跟局势变化而改变,还是依然抱着保守的观念,成了全国地主贵族一道难解的坎儿。
朱允炆这是强制让国家体制,民众思想,从封建主义思想向资本主义思想转变。
青龙山学校也修建完成,学生有,但谁教学,读书人很多